•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1/09/2025

施政報告的首要工作是消弭市民的誤解及憂慮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慕飛

    李慕飛

    李慕飛,資深政策研究及傳媒工作者,曾近距離觀察政府施政,用心研究政策得與失。

    但凡香港事,無論是與非,事事關心。

    港是港非

    本欄每周一更新

  今屆特首任期已步入中後階段,回顧過去幾年,政府在創科發展、北部都會區建設、優化傳統優勢產業及搶人才等方面均已作出明確部署,部分項目初見成效,正等待進一步落實與擴展。這些宏觀政策固然重要,但在現階段,《施政報告》的重心應逐漸由「建設」轉向「溝通」,由「規劃」轉向「安民」。社會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亦衍生出不少矛盾與不安,若政府未能及時回應市民的疑慮,將可能削弱政策的推動力,甚至引發更深層次的社會撕裂。

 

  筆者作為一名家長,深切感受到教育領域的焦慮情緒正在蔓延。近年社交媒體上不乏家長對新來港人士子女及雙非兒童的升學安排表示擔憂,擔心本地學生在資源分配及學位競爭上處於劣勢。這種情緒由理性討論逐漸轉化為情緒化的不滿,甚至出現仇視言論,令人憂慮。政府若不及早介入,釐清政策安排,並加強社會教育與溝通,恐怕會令社會氛圍進一步惡化。《施政報告》應正面回應這些憂慮,例如闡明教育資源的分配原則、保障本地學生的升學機會,以及如何促進新來港家庭融入社區,減少誤解與對立。

 

早前特首李家超率眾高官落區,聽取市民對新一份《施政報告》的建議。(李家超fb圖片)

 

  此外,香港經濟正處於結構性轉型的關鍵時刻。金融、外貿等高增值產業持續增長,反映出政府推動產業升級的方向正確。然而,零售、餐飲及商業物業市場卻未能同步受惠,部分行業甚至陷入困境。這種兩極化現象容易被誤解為整體經濟衰退,坊間亦不乏悲觀言論,甚至有意無意地散播「香港已失去競爭力」的信息。政府應在《施政報告》中清晰解釋經濟轉型的背景與目標,指出短期陣痛的必然性,並提出具體支援措施,協助受影響行業度過難關。同時,應加強與市民的溝通,讓公眾理解轉型的長遠利益,減少不必要的恐慌與誤判。

 

  除了宏觀政策與社會情緒,政府自身的施政能力亦是市民關注的焦點。早前政府在購買飲用水的過程中遭遇詐騙事件,雖然事件本身與市民生活無直接關係,但卻再次引發對公務員辦事能力的質疑。近年公務員制度的改革與人事安排已成為輿論焦點,部分市民認為政府部門效率低下、問責不足。《施政報告》應正視這些聲音,提出具體改善措施,例如加強部門監督機制、提升公務員培訓質素、推動績效評估制度等,重建市民對政府的信任。

 

  總括而言,《施政報告》不僅是政策的宣示,更是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橋樑。在重大建設已進入落實階段的今天,政府更應重視民間的情緒與誤解,主動釋疑、化解矛盾,讓市民在理解與信任的基礎上支持政策推行。唯有如此,香港才能在穩定中前行,在共識中發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 x etnet健康網購 | 憑獨家優惠碼【ETN2508】,購物滿$500即送免費禮品►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