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2025
波記糧食第二代掌舵人轉型零售:老字號批發商以新形式承傳品牌精神
創立於1968年的「波記糧食」,取自創辦人陳太波先生(波叔)中的「 波」因而得名,藏身於尖沙咀香檳大廈地庫中,為當區的糧油雜貨批發商之一,令以古董相機店聞名的香檳大廈,除了是旅客眼中的相機寶地外,也成為了鄰近餐廳的「救命糧倉」。波記現時已搬遷至葵涌梨木道,由第二代傳人陳建峯先生(Andrew)繼續經營。
一切從一九六零年代開始
戰後移民潮為香港帶來大量人口,身為潮州人的波叔亦於此時代背景下來到香港謀生。在漢口道的一間雜貨店任職。任職數年後,他抱著「不可以打死一世工」的心態決定創業,開設「波記糧食」。早期定位為一家雜貨店,為街坊提供服務。波叔與妻子(波嬸)先後於漢口道和金巴利道經營門市,後來進一步涉獵酒樓食肆的批發生意,為酒樓提供海味等乾貨。隨著業務不斷拓展,更於1979年購入香檳大廈地庫的單位作倉庫。至1980年代起,由於批發生意的比例不斷攀升,漸漸成為波記的生意支柱。1989年,波記將門市搬至香檳大廈地庫經營,正式轉型為專營批發的店舖,服務逾200家餐廳。波記的規模不斷擴張倉庫亦由1979年的一間擴充至二千年代共擁有8個倉庫,分門別類放置不同貨品,包括醬料倉、油倉及奶貨倉等。作為擁有尖沙咀最後一個地倉的糧油舖,憑藉地利之勢,波記會在一小時內為餐廳送貨。倘若餐廳需要的貨品數量不多,餐廳師傅便會專程來到波記購買。這種靈活性是大型批發商難以提供的。
由於鄰近有「韓國街」之稱的金巴利街,故韓國食肆成為波記的主要客戶,近9成「韓國街」食肆是波記客戶。韓國客戶生意更佔營業額的三成,餘下七成則由中菜、西菜、日式食肆構成。餐廳取貨可以分為「全包宴」或只拿部分種類,大部分「拆家」的客戶只拿部分種類。為擴大客戶基礎,波記會根據餐廳的類型調整產品目錄,亦會主動向現有客戶更新產品種類,促使餐廳向他們採購不同種類的產品。
批發業有一行規是批發商在全年交易中預留部分金額,於年尾結算時向客戶回贈,該筆款項稱為「炮金」。在Andrew 接手之後,波記逐漸取消「炮金」的做法。原因有二:一是「炮金」多存在於中式酒樓的供應鏈中,日式、韓式及西式餐廳均無此行規;二是「炮金」是按餐廳全年採購金額的百分比計算,如果取消「炮金」或降低金額,批發商有更大空間給予餐廳優惠價格。至2000年代末,波記逐漸降低「炮金」的回贈率及向新客戶明言沒有「炮金」,取而代之的是派發利巿等象徵式做法。
「離不開,留不低」
對第二代傳人 Andrew 而言,波記不僅是其家業,更是成長的搖籃。童年時期的 Andrew 與家人在香檳大廈地庫的貨倉閣樓居住,放學後便到店舖幫忙執貨。至2008年,波叔年事已高,Andrew 不忍波記因無人接手而結業,毅然辭去建築師一職接手家業。兩代經營者因背景差異而產生不少理念碰撞,例如在拓展外區業務的議題上,波叔主張專注尖沙咀本區市場,而 Andrew 則傾向擴張。自二千年代起,區內亦多了連鎖餐廳進駐。由於連鎖餐廳會統一供應鏈,要求批發公司承接所有分店的業務。波記以此為契機展開跨區送貨的業務,由2019年起已包車送貨,至2024年更增設自己的車隊送貨。
2024年,發展商統一香檳大廈B座的業權。波記決定於6月29日遷出,並於2024年7月1日遷至葵涌營業。對於Andrew而言,波記遷往葵涌是延續了店舖的生命。雖然香檳大廈是「留不低」,但「留得低」的是波記。正如波記在告別式稱「是一樣但又不一樣,是不一樣但又一樣」,所說的是他們在新址上特意保留部分舊店內的裝潢,更將原本在香檳大廈舖位的招牌重新掛上,甚至特意把香檳大廈舖位的部分地磚拆下來再貼上,讓客人可以回顧昔日在尖沙咀的時光。同時,亦為波記注入新元素,如設計了全新標誌及調整公司發展方針。除了繼續經營批發業務外,亦打算參考外國倉庫型超市,以批發價錢經營零售業務,以另一方式承傳波記精神。
波記糧食 – 尖沙咀
創於:1968年
經營:糧油雜貨
地址: 尖沙咀加拿分道40號香檳大廈地庫(新址:新界葵涌梨木道88號達利中心1504室)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新一份施政報告出爐,你認為今次施政報告整體表現如何?你最支持哪個政策方向?►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