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3/2024
面對撲朔迷離的哥窯,誰擁有最大的話語權?
費吉
費吉
中國文史哲學士,收藏家,古董商,英國戴維德基金會(Sir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牛津亞殊慕蓮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導賞員,足跡遍及外國及香港拍賣場、博物館。國內宋代窰址考察團顧問,對宋瓷硏究獨具心得。曾師從已故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現時為多個國內外私人收藏機構顧問,以及《古玩裏的金錢世界》作者。
---
親愛的讀者們:
感謝大家多年來對經濟通專欄《古董投資秘笈》的支持,本專欄作者費吉老師於2025年6月上旬安詳辭世。在此,我們對費吉老師的離去深表哀悼,並感謝他對本專欄及讀者的深厚貢獻。願費吉老師安息。
經濟通編輯部
2025年6月20日古董投資秘笈
逢周二更新
我入行之初,聽到拍賣行業、古董商用「金絲鐵線」形容哥窯的開片特徵,以為哥窯出窯時便是這個樣子,因此覺得既新奇亦有趣,後來才知道所謂「金絲鐵線」是後來染色所致,不禁笑自己太無知!
哥窯的出生地,一直以來眾說紛紜,不少專家說是杭州老虎洞古窯址,亦有人說是浙江龍泉窯一個分支,後來又出現所謂「哥窯弟窯」、「哥哥洞窯」的說法,令到哥窯的真實面貌更加撲朔迷離!
更後來又出現「官哥不分」一說,令到情況更加混亂!
所謂「傳統哥窯」是指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館收藏的哥窯器,包括兩岸故宮博物院、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等等。這些哥窯有一個共通點便是有一定的傳承記錄。對於「傳統哥窯」便是南宋哥窯這個說法,我抱有很大的懷疑!
南宋/元哥窯葵口盤 紐約佳士得
美國紐約佳士得於2024年 3月 21-22日拍賣一件「南宋/元哥窯葵口盤」,估價1,800,000-2,500,000美元,最終以1,865,000美元,折合約14,550,000港元易手。這件哥窯盤曾經分別於2004年、2012年、2015年三度在佳士得上拍,這是第四次。這件哥窯盤被大部分人認為跟館藏的「傳統哥窯」沒有太大分别,主要原因是「金絲鐵線」和支釘痕的出現!
一直以來,幾乎所有博物館和拍賣行都將類似的哥窯斷代南宋,這是沒有根據的。紐約佳士得這次將拍品「哥窯葵口盤」斷代南宋/元,雖有點欲拒還迎的味道,但總是一個好的開始!
除了出生地這個問題之外,哥窯的燒造年代也同樣是一個謎!宋代的文獻沒有記載哥窯的一鱗半爪,宋代墓葬也沒有出土過哥窯!「哥窯」兩字最早出現於元代。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一文中提到「官窯品格大率與哥窯相同」,用南宋官窯去比哥窯;再例如明代謝肇淛的《五雜俎》記載,「柴窯之外,有定汝官哥四種,皆宋器也」,這裹更是明確記載哥窯是「宋器」。高濂和謝肇淛同是萬曆年間的人,離南宋時代久遠,所記未必真切之外,更可能是以訛傳訛!
哥窯的燒造年代,我認為不會早過南宋晚期,更大的可能是元代!
明成化 仿哥釉八方高足杯
故宮博物院藏
哥窯的出現是刻意為之還是偶然?我認為是哥窯窯工意圖模仿宋官窯,這可從普遍存在的支釘痕、鐵足便可得知。但因為釉的配方不同,燒不出天青色,只燒出如灰青、油青、青黃、月白等色。我或者可以大膽地假設,哥窯根本就是宋官窯的延續,燒造地點便是杭州老虎洞古窯址,燒造年代是元代!
南宋滅亡之後,窯工繼續生產經營,但產品已不是為宋室專用,而是賣給達官貴人,既不能稱之為官窯,唯有另創新名。至於窯工是否稱這些産品為「哥窯」的問題,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清雍正 仿哥釉膽式瓶
故宮博物院藏
哥窯明清兩代都有仿品,有些落款,有些不落款。無論是落款還是不落款的後仿哥窯,在外觀上都與「傳統哥窯」有很大的分别,分别在於釉面玻璃質感強,看起來更新;另一個分別是後仿哥窯的圈足及口沿皆普遍刷醬色護胎釉!
一件哥窯拍品是哪個時代燒造的,似乎是拍賣行業說了算。但買家似亦可自行判斷哥窯拍品的斷代是否正確,雖沒有話語權但有否決權!
收藏哥窯最窩囊的事莫過於以「傳統哥窯」的價錢買入一件哥窯拍品,之後卻被其他拍賣行判斷為明清後仿!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夏日勁減 低至買1送1 | 樂本健推出多款精選產品,優惠低至「買一送一」,全面照顧你的健康所需。(優惠期至17/7/2025)►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