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9
八月
亞洲國際博覽館|PARK BO GUM 2025 FAN MEETING TOUR [BE WITH YOU] 亞洲國際博覽館|PARK BO GUM 2025 FAN MEETING TOUR [BE WITH YOU]
亞洲國際博覽館|PARK BO GUM 2025 FAN MEETING TOUR [BE WITH...
推介度:
29/08/2025
01
八月
尖沙咀K11 MUSEA |「CHIIKAWA DAYS」大型特展 8 月 1 日起登陸尖沙咀 插畫家 Nagano 親筆創作香港飲茶系列化身獨家紀念品 尖沙咀K11 MUSEA |「CHIIKAWA DAYS」大型特展 8 月 1 日起登陸尖沙咀 插畫家 Nagano 親筆創作香港飲茶系列化身獨家紀念品
尖沙咀K11 MUSEA |「CHIIKAWA DAYS」大型特展 8 月 1 日起登陸尖沙咀 插畫...
推介度:
01/08/2025 - 24/08/2025

猝死|過度健身猝死風險高14倍,平均壽命僅45歲,醫生拆解背後原因

猝死|過度健身猝死風險高14倍,平均壽命僅45歲,醫生拆解背後原因

健康解「迷」

  都市人注重增肌減脂,但要注意方法!台灣復健科醫生王思恒表示,有「1類人」雖然通過運動及飲食管理來控制體態,但研究卻顯示這類人死亡率異常高,平均壽命僅有45歲。

 

心因性猝死風險為業餘選手14倍

 

  復健科醫生王思恒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引用一項針對超過2萬名IFBB(國際健身健美總會)男性職業健美選手的調查,平均追蹤時間為8年,發現追蹤期間共有121人死亡,其中38%死於心因性猝死。若單純比較心因性猝死,職業選手的風險是業餘選手的14倍以上。這些死亡選手的平均年齡僅45歲,多數為英年早逝。

 

  對於職業健美為何如此危險,王思恒解釋,病理解剖發現猝死選手普遍存在心室肥厚、心臟擴大、心肌纖維化等問題。多數死者有使用睪固酮(合成性類固醇)及體能增強藥物的紀錄。此外,比賽前的極端脫水及減重行為也增加腎臟受損風險,而選手自殺、他殺與藥物過量等風險也顯著上升。

 

用藥物增肌減脂 大增死亡風險

 

  王思恒表示,通過訓練增加肌肉及提升肌力對健康有許多好處,每個人都應進行規律的肌力訓練。但若以藥物來追求極致的增肌減脂,反而會使健身成為極高風險的運動。令人擔心的是,藥物在健身族群中使用是相當普遍,甚至讓大眾誤以為未用藥者缺乏訓練痕跡,這種錯誤觀念可能促使更多人開始使用藥物。

 

  他提醒,人體的生理運作多維持在理想範圍內,例如血壓過高或過低都很危險,極少數指標是「愈高愈好」,肌肉也是如此。他提出以下4點:

 

  • 肌肉過少絕對不行
  • 每周兩次訓練,維持健康
  • 追求自然極限,但健康效益會遞減,無需過度強求
  • 用藥極度危險,以藥物達成的極端體態並不健康

 

7大年輕人猝死誘因

 

  台灣重症專科醫生黃軒曾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提醒不要以為年輕,就不會生重病,「玩命習慣」持續,會加速重病風險,並列舉出7大年輕人「玩命習慣」:

 

熬夜

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交感神經亢奮、血壓升高、心跳加快,長期下來增加心臟負荷,誘發心律不整等問題。

 

過度健身

超負荷運動會誘發致命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導致心跳驟停。長期極限耐力運動(如超馬、鐵人三項)可能造成心臟結構重塑,出現微小疤痕組織,增加心律不整風險。

 

常飲用能量飲料

能量飲料會干擾心臟電生理,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延長心臟電氣重整時間,這些改變可誘發嚴重心律不整。

 

久坐不動

久坐會導致血液循不良、血脂代謝減慢,長期下來促使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肥胖等慢性問題出現,這些都是心臟猝死的風險因素。

 

壓力過大

長期高壓狀態會促使體內釋放大量壓力荷爾蒙,導致心跳加速、升壓飊高、血管收縮。長期可導致心肌病變,甚至引發致命性心律不整。

 

忽視心臟警訊

潛在的心臟隱患,例如遺傳性心律不正、心肌病變,若忽視早期症狀,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珍愛年輕生命

年輕不是揮霍健康的藉口,面對生活壓力與其他誘惑,更需要提高警覺,遠離猝死風險。

資料來源:重症專科醫生黃軒

 

大部分猝死個案與心臟病有關

 

  本港心臟科專科醫生高耀鈞曾接受訪問時表示,大部分猝死個案與心臟病有關,多數猝死原因是急性心肌梗塞。病發時,一般以5分鐘內為「黃金急救時間」,當心臟停頓時間越長,死亡率會越高。當中,有6大高危因素恐增猝死風險:

 

6類猝死高危因素

1.冠心病

2.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3.吸煙

4.患心肌病

5.心律不正

6.家族有心臟病史

資料來源:心臟科專科醫生高耀鈞

 

心臟健康|10大猝死徵兆

 

  台灣急診專科醫生魏智偉曾在健康節目《健康好生活》拆解10大猝死徵兆,提醒大眾留意身體訊號;若以下症狀搭配出現,就可能有猝死危機:

 

1.反覆腸胃道症狀

2.經常性疲累

3.胸悶

4.出現不明原因疼痛

5.頻繁心悸

6.經常眼前發黑、單側或雙側肢體麻木

7.盜汗

8.經常性頭暈及昏厥

9.呼吸不順、嘴唇發紫

10.失眠,經常性睡眠窒息

資料來源:台灣急診專科醫生魏智偉

 

資料來源:復健科醫生王思恒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