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8/2025 16:15
《中國要聞》專家:提振消費先要撤消費限制,讓「有錢人」能消費
《經濟通通訊社18日專訊》內地推出消費品以舊換新「國家補貼」致力提振消費,但政策支撐效果正在減弱,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從6月的4.8%進一步下滑至3.7%,創年內最低水平。十四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尹艷林近日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第41期承澤論壇上表示,提振消費先要讓「有錢人」能消費,破除一些限制消費的行政干預舉措。
尹艷林表示,中國居民存款餘額較高,增速較快。基於此,要取消消費限制性措施,讓「有錢人」去消費,從而帶動市場,進而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經濟增長。
他認為,國內大循環的最大堵點是有效需求不足,原因包括消費傾向遇到瓶頸、消費意願不強、收入增長預期下降、投資收益下降等。問題的關鍵在於內需增長機制不健全,面臨不少體制機制方面的堵點,例如一些行政性管制措施限制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限制性消費政策仍大量存在。因此,要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尊重消費者自由選擇權,堅決摒棄行政隨意干預居民消費的慣性思維,調整不利於消費結構升級的政策,全面清理現有不利於消費釋放,尤其是各類限購、限貸、限價等行政干預措施。
他並指,健全擴大內需的有效機制,既包括消費方面,也包括投資方面。要將立足點放在為企業投資做好服務上,激發社會投資動力和活力。同時,規範政府投資行為,既要發揮政府投資的「彌補效應」,彌補市場失靈,也要避免「擠出效應」,讓企業投資發揮更大作用。(sl)
尹艷林表示,中國居民存款餘額較高,增速較快。基於此,要取消消費限制性措施,讓「有錢人」去消費,從而帶動市場,進而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經濟增長。
他認為,國內大循環的最大堵點是有效需求不足,原因包括消費傾向遇到瓶頸、消費意願不強、收入增長預期下降、投資收益下降等。問題的關鍵在於內需增長機制不健全,面臨不少體制機制方面的堵點,例如一些行政性管制措施限制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限制性消費政策仍大量存在。因此,要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尊重消費者自由選擇權,堅決摒棄行政隨意干預居民消費的慣性思維,調整不利於消費結構升級的政策,全面清理現有不利於消費釋放,尤其是各類限購、限貸、限價等行政干預措施。
他並指,健全擴大內需的有效機制,既包括消費方面,也包括投資方面。要將立足點放在為企業投資做好服務上,激發社會投資動力和活力。同時,規範政府投資行為,既要發揮政府投資的「彌補效應」,彌補市場失靈,也要避免「擠出效應」,讓企業投資發揮更大作用。(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