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2025
林家謙演唱會《White Summer》後感:感謝林家謙,演繹了何謂「被討厭的勇氣」
作為一個「八十後」,我常常自覺我們是多麼幸運的一代。
時光倒流上世紀的八十及九十年代:我們的成長,恰恰遇上香港(其實還有歐美和日本)流行文化的盛世。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音樂,每一天都有無數的作品(無論好的壞的)陪伴著我們成長,為我們帶來無限的娛樂、啟發,甚至啟蒙。
到了今天,當我們回望當年的經典,一方面會「感激我遇見」那個黃金時代的所有 happenings,同時也不禁為當下演藝界的不景氣而感到憂心/灰心。
感恩的是,在這個文藝界極需「加油」的時刻,我們還有林家謙。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他最近完成的演唱會《White Summer》中,他不僅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和才華再一次征服了他那龐大的粉絲群,他在演唱會嘉賓名單上所反映的心思,也令我們這些比他大至少一兩代的「非家謙迷」非常驚喜和 respect。
感謝林家謙,他以一個近乎完美的「跨世代」嘉賓名單,成功 connect 了來自不同年代的歌迷:老歌迷聽到那些年的《Chotto等等》、《再見二丁目》、《最愛演唱會》、《留給最愛的說話》、《難兄難弟》等老歌固然開心,新歌迷可藉此機會一睹梁詠琪、莫文蔚、楊千嬅、陳慧琳、張栢芝、宣萱等一代歌后/影后/視后的台上風采,也真夠經典。
更感激林家謙的,是他完美演繹了何謂「被討厭的勇氣」。
在這個「社交媒體就是一切」的年代,我們每天的所作所為和所說的話,彷彿(無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都是以能否「呃 like」或會否帶來「負評」為依歸。我們都害怕被討厭,總是不斷地尋求他人的認可,而忘了過度的追求「認可」,最終只會令自己愈來愈受制於別人隨口講或隨手寫的一句半句毒舌 comment 當中 ⋯⋯ 漸漸地,我們都忘了聆聽自己的內心需要,不再敢分享自己的喜惡,每天只是不自知、不自覺地「活」在別人的人生中。
「因為對世界過敏 不想看太清
與其看透所有 不如 以歧視之名 對部分真相 弱弱地否定」
——《眼鏡有色》
感謝林家謙,親身示範了「被討厭的勇氣」並不是主動去惹人厭,而是即使會被某些人歧視,那也是不再弱弱的你行使自由、活出自我的一大明證,是不再過敏的你按照自我方針生活的重要標記。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感謝林家謙,提醒了我們這些漸已變得油膩的「八十後」,「選擇」不尋求他人認可的勇氣,原來是咁「型」的!
感謝林家謙,提醒了我們這些漸已變得世故的「八十後」,「選擇」自由去表達自己所愛的可貴,即使可能因此而被討厭。
感謝林家謙,提醒了我們這些漸已變得只會「想當年」的「八十後」,情和調,隨著懷緬,並不一定變得蕭條,也可以像他的新歌《夏日之子》中所展現的 onwards and upwards 精神(「炎涼無絕對 多得跟多巴胺作對」)。
原來過得很快樂。
感謝林家謙。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