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0/2025 10:21
【議息前瞻】安聯料聯儲局本月再保險式減息25基點,最遲明年首季結束量化緊縮
免責聲明
本內容由人工智能根據現有市場數據及新聞來源生成,僅供參考。其內容不代表《經濟通》之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鑒於AI生成資訊可能存在錯誤、遺漏或偏差,用戶應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或諮詢專業意見後再作出投資決定。《經濟通》對因依賴本內容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核心摘要:
安聯預測聯儲局將於2025年10月28-29日會議降息25基點,最遲2026年Q1結束量化緊縮,政策利率或於2026年中降至3.375%,受就業風險及政府停擺影響數據有限。
事實要點:
▷ 預測10月會議降息25基點(2026年中利率或至3.375%)
▷ 量化緊縮最遲2026年Q1結束(可能10月或12月宣布)
▷ 9月重啟降息周期(此前停頓9個月)
▷ 鮑威爾指出就業下行風險增加(政府停擺致數據延遲)
▷ 1980年以來4次保險式降息周期中3次90天內再降息
安聯預測聯儲局將於2025年10月28-29日會議降息25基點,最遲2026年Q1結束量化緊縮,政策利率或於2026年中降至3.375%,受就業風險及政府停擺影響數據有限。
事實要點:
▷ 預測10月會議降息25基點(2026年中利率或至3.375%)
▷ 量化緊縮最遲2026年Q1結束(可能10月或12月宣布)
▷ 9月重啟降息周期(此前停頓9個月)
▷ 鮑威爾指出就業下行風險增加(政府停擺致數據延遲)
▷ 1980年以來4次保險式降息周期中3次90天內再降息
關於結束量化緊縮的討論將會升溫,預計將在10月或12月作出決定,而資產負債表縮減最遲將於明年第一季逐步結束。鑑於通脹與就業的雙重任務目標傳遞出混雜訊號,未來的舉措以及最終的利率終點將仍然高度依賴數據。特朗普政府持續要求大幅放寬政策的政治壓力令前景更不明朗。安聯堅信的觀點仍然是美國孳息率曲線將趨向陡峭。美元將繼續面對周期性增長及結構性的不利因素,這支持安聯短倉美元兌一籃子貨幣的看法。
*就業市場下行風險增加,政府停擺導致數據有限*
經過9個月的停頓後,聯儲局在9月重啟減息周期,因其政策反應機制已轉向更側重於就業目標。在前所未見的政治壓力下,主席鮑威爾將此舉形容為一次「風險管理式減息」,在通脹仍然高企的情況下,將政策從溫和限制性的水平放寬,以減輕勞動市場潛在的下行風險。
在10月14日於全國商業經濟協會(NABE)會議的最新演說中,鮑威爾指出,自9月會議以來經濟前景變化不大,但同時強調了就業面臨的下行風險正在增加。在此背景下,加上會議期間政府停擺導致數據有限,預期決策者將遵循阻力最小的路徑,在即將舉行的會議上再度減息25個基點。從歷史上看,「保險式減息」很少是一次性的舉動。因此,進一步的寬鬆政策不僅將重現去年9月至12月間連續三次減息共100個基點的情景,亦與過往的「保險式減息周期」吻合--自1980年以來四次周期中,有三次聯儲局均在首次行動後的90天內再次減息。
鑑於經濟、政治和貿易環境能見度低,以及勞動市場供求兩端今年均急劇放緩的「奇特平衡」(curious balance),政策決定仍然高度依賴數據。即將公布的通脹數據或勞動市場數據(9月份就業報告因政府停擺仍延遲公布)可能會影響FOMC的決定,但除非任何一方出現重大驚喜,否則難以阻止減息。反之,地區銀行或私人信貸領域的壓力加劇,或會促使FOMC考慮更大幅度減息50個基點。然而,此舉必須權衡其潛在的負面訊號效應--即市場或解讀為,聯儲局認為經濟或金融體系比原本預期更為脆弱。
*落實減息25基點阻力最小,重大政策失誤風險仍極高*
鮑威爾在NABE演說中亦暗示聯儲局可能在未來數月結束其資產負債表的縮減,理由是貨幣市場出現「一些收緊跡象」。儘管銀行儲備仍然「充裕」,官員們正密切監察融資狀況和流動性指標,以決定何時停止縮表。預期決策者最遲將於明年第一季結束量化緊縮,並可能在今年10月或12月宣布。
從市場角度看,落實已被市場消化的25個基點減息,對聯儲局而言似乎是阻力最小的路徑。反之,若決定維持利率不變,將會是重大意外,或會觸發市場波動及資產價格至少暫時性的回調。更廣泛而言,任何寬鬆政策的影響將取決於市場對其動機的解讀。最理想的情境是,聯儲局持續進行「保險式減息」以防範經濟增長及就業的下行風險,而這些風險最終並未顯現,同時市場確信通脹上升僅屬暫時現象。
如果寬鬆政策被視為受政治驅動,特別是在通脹證明更具韌性的情況下,便可能出現較不樂觀的局面。屆時,任何減息都可能不為投資者所樂見,尤其是對長期國債孳息率而言。這也可能繼續助長黃金的升勢,與過往貨幣寬鬆時期的情況形成對比。
無論如何,出現重大政策失誤的風險仍然極高,特別是考慮到聯儲局再次傾向將關稅驅動的通脹僅僅視為另一種「暫時性」的供應衝擊,這可能令聯儲局重蹈其在2021至2022年誤判的覆轍。(wa)
*編者按:本文只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環富通》、編者及作者無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