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7/2025 16:43
《融「匯」貫通-陳欣諾》匯市波動,美元反彈勢頭下半年能持續?
《融「匯」貫通》環球匯市於7月份持續波動走勢,美匯指數於7月初觸及逾3年低位後逐步回升。美國近日與歐盟及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達成貿易協議,投資者或正在消化協議內容對環球進出口商品需求的影響,一旦出口受負面打擊,或對整體經濟及利率前景帶來變數。如歐盟於上周日(27日)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後,據彭博報道引述經濟學家分析指,市場或憂慮歐盟商品在美國加價後或導致需求減少,從而影響歐元匯價。歐元兌美元周一(28日)一度創下6周以來最大跌幅,彭博引述外匯交易員消息指,對沖基金於當日削減了歐元長倉的頭寸。
投資者或好奇美元兌主要貨幣的反彈勢頭能否持續,事實上很大程度受市場對聯儲局下半年減息預期影響。要評估聯儲局利率政策取向,可從局方兩大目標--就業市場及通脹形勢入手。據彭博經濟研究的分析指,7月份的非農新增職位有機會高於市場預期,主要是相關數據顯示原本市場預期會出現降溫的行業,如物流及建築等行業或出現回暖,有望支持整體數據。彭博預測7月份非農新增職位或達16萬份,較市場預期的10.7萬份為多。
通脹形勢方面,美國早前公布6月份消費物價指數,按月升0.3%,符合市場預期,而撇除能源及食品價格的核心通脹升幅亦較預期溫和。表面看來,貿易政策似乎未對美國物價帶來壓力,不過有分析指,如細心留意分項數據,或能得出另一方向的結論。
美國消費物價指數中,家用傢俱及相關成本明顯上升,6月份按年升幅達3.3%,較5月份的2.7%進一步加快,這是基於約三分之二的傢俱相關貨物均為進口商品,較能反映貿易政策的影響。如要進一步觀察貿易政策對企業的影響,投資者不妨留意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的數據。製造業物價指數由年初的50.9,到3月時攀升至近70水平約3年高位,至6月份的數月間仍於此水平徘徊。
物價預期處於高位的情況下,新訂單需求也見到委縮的情況出現,6月份製造業新訂單指數連跌兩個月至46.4,為連續第5個月處於50以下。如指數處於50盛衰分界線之下,意味參與調查的製造企業反映新訂單情況處於收縮水平。
假如美國通脹出現回升態勢,同時勞工市場較市場預期強韌的話,或有機會令市場對聯儲局的減息預期改變,從而影響美元是否能確認見底回升的可能性。在國際政經錯綜複雜的形勢下,投資者在布局時更宜保持耐性,密切留意相關數據變化,將有助消除市場雜音,作出更佳的投資決定。《摩根大通亞洲上市衍生產品銷售部經理 陳欣諾》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
註: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或擔保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應收款項。結構性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會損失全部投資,投資前應了解產品風險並諮詢專業意見,及細閱上市文件內全部詳情。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投資者或好奇美元兌主要貨幣的反彈勢頭能否持續,事實上很大程度受市場對聯儲局下半年減息預期影響。要評估聯儲局利率政策取向,可從局方兩大目標--就業市場及通脹形勢入手。據彭博經濟研究的分析指,7月份的非農新增職位有機會高於市場預期,主要是相關數據顯示原本市場預期會出現降溫的行業,如物流及建築等行業或出現回暖,有望支持整體數據。彭博預測7月份非農新增職位或達16萬份,較市場預期的10.7萬份為多。
通脹形勢方面,美國早前公布6月份消費物價指數,按月升0.3%,符合市場預期,而撇除能源及食品價格的核心通脹升幅亦較預期溫和。表面看來,貿易政策似乎未對美國物價帶來壓力,不過有分析指,如細心留意分項數據,或能得出另一方向的結論。
美國消費物價指數中,家用傢俱及相關成本明顯上升,6月份按年升幅達3.3%,較5月份的2.7%進一步加快,這是基於約三分之二的傢俱相關貨物均為進口商品,較能反映貿易政策的影響。如要進一步觀察貿易政策對企業的影響,投資者不妨留意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的數據。製造業物價指數由年初的50.9,到3月時攀升至近70水平約3年高位,至6月份的數月間仍於此水平徘徊。
物價預期處於高位的情況下,新訂單需求也見到委縮的情況出現,6月份製造業新訂單指數連跌兩個月至46.4,為連續第5個月處於50以下。如指數處於50盛衰分界線之下,意味參與調查的製造企業反映新訂單情況處於收縮水平。
假如美國通脹出現回升態勢,同時勞工市場較市場預期強韌的話,或有機會令市場對聯儲局的減息預期改變,從而影響美元是否能確認見底回升的可能性。在國際政經錯綜複雜的形勢下,投資者在布局時更宜保持耐性,密切留意相關數據變化,將有助消除市場雜音,作出更佳的投資決定。《摩根大通亞洲上市衍生產品銷售部經理 陳欣諾》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
註: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或擔保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應收款項。結構性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會損失全部投資,投資前應了解產品風險並諮詢專業意見,及細閱上市文件內全部詳情。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