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紳士執法到血洗火車,英國治安崩壞三十年

從紳士執法到血洗火車,英國治安崩壞三十年

范強
英倫歲月

  上文提到筆者在湖區遇到一位紳士。在1990年代英國經濟尚算蓬勃之時,英國社會的紳士風還是頗足的,就連警察執法也顯得溫文爾雅。然後短短三十年間,此情此景不再了。

 

從紳士執法到血洗火車,英國治安崩壞三十年

英國巡警的制服在一百多年時間並沒有很大變化。圖為20世紀初在唐寧街的一批高帽警。(倫敦博物館)

 

  本月1日,英格蘭東部一列開往倫敦的火車,在途經劍橋郡亨丁頓(Huntingdon)時,發生凶徒持刀無差別傷人事件,導致11人受傷送院,其中多人危殆。

 

  歐美政府近年發明了很多堂而皇之的方法,來掩飾重大公共事件的真相。例如透過種族、性別平等法案,或以公眾利益及避免令公眾不安等理由,迫使大部分媒體噤若寒蟬,為免惹上官司,在事件發生之初避免公開作案者和受害人的身份特徵。

 

  例如在這宗震驚英倫的案件中,除了個別小報,英國主流媒體在事發之初只是公布了疑兇為32歲的威廉斯(Anthony Williams),家住彼德堡(Peterborough)。直至他出庭時,公眾才從新聞照片中確定他的長相。

 

  如果只是一人作案,當局大抵說他精神有問題就可以過關。為免被指歧視精神病患者,媒體在此時也就不好再追究了,只能旁敲側擊問:「疑犯行兇時,是否有高呼宗教口號?」如果連這個問題都得不到答案,就要看檢方提出何種控罪。

 

  這次當局只是控告疑犯企圖謀殺,公眾自然就意會到,事件和宗教衝突及恐襲無關。等到案件真的上庭時,社會關注的熱度早已退卻了。

 

銀尖警帽時代的紳士治安

 

從紳士執法到血洗火車,英國治安崩壞三十年

英格蘭月初發生火車無差別斬人案。(美聯社)

 

  英國目前治安是否惡化,在網上有各種正反不同的說法。但有一點很明顯的是,當我1990年代在英國工作和生活時,沒有聽說過像本月1日發生的,在火車上的無差別傷人案。我認為英國在那個年代,任何時段搭火車或地鐵,都是令人感到安全的。

 

  我只在倫敦地鐵經歷過一件「不愉快事件」,就是在某晚乘搭Piccadilly Line,上車時看見斜對面長椅上,坐著一名黑人青年和一名白人少女。我看那青年對少女很親熱,最初以為他們是情侶也就沒在意。

 

  但後來青年突然拉開自己的褲鏈,想強行把少女的手放進去。這時我才察覺不妥,那女孩站起來,給了青年狠狠一記耳光就走開了。那青年望著我笑了笑,停站的時候揚長而去。

 

  那個年代的倫敦很少發生兇殺案,巡警也只是持警棍和對講機四圍走。他們戴著高帽,還頂著一個銀色的鐵尖,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據說,這頂「會發光」的高帽就是為了讓賊人早早看見,警告他們不要作奸犯科。

 

  我在Soho區的市集上就親眼看過,幾個青少年看見高帽警遠遠出現時,互相招呼說:「警察來了,快跑!」我猜他們是扒手,看他們走避的樣子活像回到《塊肉餘生記》的時代。

 

便衣神探勇捉小偷

 

  當然,倫敦市面上也是有不少持槍便衣警員。有一次我約了朋友,在Piccadilly Circus的瑞士中心大門外等,忽然現場一片騷動,只見十多名身穿各式風衣的男子紛紛拔出槍來,一擁而上把一名青年制服在地。那青年拚命掙扎,身上的便衣警就像疊羅漢把他死死壓住。

 

  發生了這麼大陣仗的事件,路人自然圍過來八卦,便衣警人手眾多,立即拉起封鎖線,不斷安撫人群說:「沒事,我們正在捉小偷!」我當時感到嘆為觀止,原來我身邊的大部分人居然都是便衣神探。倫敦警力充足,又欠缺大案,自然就把捉小偷當頭等重要的差事來辦了。

 

  當時倫敦街上的小偷確實是顯著增多了,而這也是英國治安走向惡化的第一個關鍵時刻 - 英國加入歐洲一體化進程,來自東歐的扒手在沒有關卡的情況下長驅直入。噩夢自此開始,先是大量刀具被偷運入境,然後開始運槍。

 

  1990年代末期,倫敦一對男女巡警在持警棍執勤時,反被持槍的黑幫分子從後追殺,兩警瘋狂逃命,但女警慘被槍殺。事件改變了警方使用武器的策略,巡警靠高帽上閃光的頂尖,就能嚇跑賊人的時代結束了。

 

  在本世紀初,倫敦的持刀殺人案大幅上升,但這主要是局限在東倫敦部分地區的黑幫仇殺。但與此同時,英國加入了美國主導的反恐戰爭,終於在2005遭受了七七恐襲,導致56人死亡。

 

  這是英國治安惡化的第二個關鍵事件。當我在香港接獲這條消息時,不由得想起了當年在瑞士中心門外,掏出槍來勇捉小偷的那十多名便衣警。對他們來說,這份Job真的不易做了。

 

  在長達20年的反恐戰爭中,美國引領北約摧毀了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等敵對政權,但亦因此製造了大批難民。當他們決定推翻利比亞總統卡達菲後,一個意想不到的災難降臨歐洲 - 卡達菲在世時為了討好歐洲,一直致力於在地中海攔截渡海的難民。

 

  卡達菲死後,地中海如無掩雞籠,一艘艘難民船在意大利、西班牙搶灘,再北上至歐洲各國,而英國成為他們最為熱門的目的地。黑幫橫行、恐怖主義和難民湧入,給歷屆英國內閣帶來了難以應對的治安壓力。時至今日,更成為當前的工黨首相施紀賢隨時下台的主因之一。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