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7
十一月
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亞藝無疆」藝術節 2025:大型舞劇《武道》—— 李小龍的有法與無限 | 香港舞蹈團45周年誌慶 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亞藝無疆」藝術節 2025:大型舞劇《武道》—— 李小龍的有法與無限 | 香港舞蹈團45周年誌慶
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亞藝無疆」藝術節 2025:大型舞劇《武道》—— 李小龍的有法與無限 | 香港...
推介度:
27/11/2025 - 07/12/2025
23
一月
啟德體育園|Disney On Ice presents Magic In the Stars 啟德體育園|Disney On Ice presents Magic In the Stars
啟德體育園|Disney On Ice presents Magic In the Stars
推介度:
23/01/2026 - 25/01/2026

中美的科技、工業與軍事的競賽可能已到達一個拐點,中國從落後追趕已變成在不少領域成為領頭羊。此種轉變太過急迅,以致中國的對手——美國,仍未完全察覺。

新一波工業革命,中美誰可領風騷?

雷鼎鳴
雷鳴天下

  中美的科技、工業與軍事的競賽可能已到達一個拐點,中國從落後追趕已變成在不少領域成為領頭羊。此種轉變太過急迅,以致中國的對手——美國,仍未完全察覺。

 

  這便是為甚麼幾個月前美國的仇華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還在妄言中國人若非從美國偷走知識產權,本身並無創新能力。此種觀念,經多年西方媒體的抹黑宣傳,早已深入美國民心,近日霍士電視台女記者訪問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時的陰陽怪氣,顯然也藏有同一想法。

 

  但美國始終也有不少有識之士,不斷提出警告,指出中國的人工智能(AI)成就非凡,在應用上已遠超美國。谷歌(Google)前CEO施密特(Eric Schmidt)去年在史丹福大學演講時曾稱中國在AI落後於美國,今年卻公開承認錯誤,說自己遠遠低估了中國進步的速度。英偉達(Nvidia)的黃仁勳也認為,中國會勝出AI之戰。至於如無人飛機等其他領域,美國科技界中為自己國家感到恨鐵不成鋼的,不知凡幾。

 

新一波工業革命,中美誰可領風騷?

中國的AI成就非凡,在應用上已遠超美國。(Shutterstock)

 

  但中國人民應清醒,不能被勝利沖昏頭腦,美國之所以妒恨中國,正顯示出中國的領先仍是微弱的,有可能被翻盤。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說過:「乞丐不會妒忌百萬富翁,但是他肯定會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中國與美國的差距遠未至百萬富翁與乞丐之間的差距。

 

英國靠戰爭,掀第一次工業革命

 

  中國並無興趣與美國爭霸,只想不斷超越自己。如何才能不斷保持優勢?第一步要做到的便是從歷史中總結經驗,看看以前幾次的工業革命為何西方世界會成功,他們有甚麼優點與弱點?中國自己又有甚麼?

 

  生產能力與市場規模是工業革命能否成功一個關鍵因素。據科大舊同事、現任職西安交通大學的經濟與科技史專家文一教授的考據,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前有不少科技上的進步,究其原因,是被戰爭所需刺激出來,例如牛頓力學及萬有引力,不是因虛構故事牛頓被樹上掉下來的蘋果所啟發,而是因當時要掌握以拋物線路徑飛行的炮彈路徑所啟發。

 

新一波工業革命,中美誰可領風騷?

靠著船堅炮利的軍事力量,英國紡織工業在19世紀迅速發展。(Shutterstock)

 

  工業革命的第一波是紡織,而必需的棉花卻是遙遠的殖民地產品,沒有船堅炮利的軍事力量,根本取不到這麼多的棉花去生產布匹。同樣地,沒有軍事強權,也奪取不了印度等人口大國的市場,工業革命便無從談起。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被英國的優良法制所推動嗎?也不可能是。今屆經濟諾貝爾獎得主,也是經濟史家的莫基爾(Joel Mokyr)便指出過,在1830年以前,英國法治一塌糊塗,爭端八成是以私刑解決。

 

  靠著在18世紀已積累出的技術及軍事支持下,取之不盡的棉花及被軍事打開的龐大市場,英國的紡織工業規模發展迅速,摧毀了其他國家的工業。1856年英國共有3350萬個紡錘,而中國到了1890年才只有11萬個。

 

中國藉「帶路」,撐生產市場規模

 

  英國靠軍事力量支撐的工業革命,是中國不會學的,也不應學。中國走的路線是和平崛起,但這並不排除中國同樣可以有生產規模及市場規模以支持第三代及第四代的工業革命。中國通過「一帶一路」的平台可用市場價格輸入原料與能源,出口總量亦為世界之冠,不用靠武力。反觀英國,在戰後殖民地紛紛獨立後,便如日暮西山,工業力量不成氣候。

 

新一波工業革命,中美誰可領風騷?

自2017年貿易戰開始至2024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不減反增。(AP)

 

  為了保護生產與市場規模,中國雖面對地緣政治的險惡,卻仍堅持和平及開放之路,自2017年貿易戰開始至2024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並無減少,反而增加50.1%,便是繼續開放的明證。

 

  除了生產及市場規模外,科學及技術能否持續進步亦是一必需條件。中國政府懂得科技與教育的重要性,近年大量增加科教的投資,成效亦顯而易見。但這方面美國的優點頗有值得參詳之處。美國的大學在20世紀初以後,科研成果幾乎是執世界牛耳,看看他們出了多少個諾貝爾獎得主便知道。究其原因,是他們百多年前便已承襲了德國研究型大學的模式,發展出一套可自我更生、自我發展的大學管理制度,造就了他們科研人才輩出,我們絕不能輕視。中國近幾十年也吸納了不少美國名牌大學的管理方法,中美學術上的交流也不少,但中國學術上的發展仍頗有不足之處,值得注意自己的短板。不過,美國近年有反智之風,政府大削科研經費,而且排外,中國可利用此機會拉開領先之勢。

 

政府企業短視,成美AI發展短板

 

  在工業上,美國倚靠市場力量,美國的大企業無一不是私人企業,成就卻是非同凡響,且有目共睹。不過,美國也有短板,便是政府及企業都缺乏遠見。AI用電極多,據美國行內人的估計,若要如期發展OpenAI,美國需在2028年建成25至40個新的核能發電站,否則發電量無法支持AI的發展。但現時並無任何計劃或行動會建這些核電站,這不啻是把AI的發展變為鏡花水月,中國並無此毛病,現時發電量已是美國的2.5倍。

 

新一波工業革命,中美誰可領風騷?

中國現時發電量是美國的2.5倍,足以支持AI發展。(AP)

 

————————————————————

 

【知識庫】世界已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約1760至1840年):以蒸氣機為動力,英國率先進入工業化時代,引發其他國家對技術和資源的競爭。

 

  -第二次工業革命(約1870年開始):以電力和石油為主要能源,電燈、內燃機等技術的發明和應用,進一步加劇西方國家在技術和經濟上的競爭。

 

  -第三次工業革命(約1970年代開始):以電腦和資訊科技為核心,實現了生產流程的自動化,推動全球化的發展。

 

  -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當前正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以「智慧製造」為重點,強調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整合。

 

(本文原載於11月14日《香港經濟日報》)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