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06
十一月
沙田新城市廣場|沙田新城市廣場 7 樓逾 4萬呎全新戶外空中花園【NTP Sky Garden】聖誕夢幻登場 沙田新城市廣場|沙田新城市廣場 7 樓逾 4萬呎全新戶外空中花園【NTP Sky Garden】聖誕夢幻登場
沙田新城市廣場|沙田新城市廣場 7 樓逾 4萬呎全新戶外空中花園【NTP Sky Garden】聖誕...
推介度:
06/11/2025 - 01/01/2026
24
十一月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香港冬日IP角色慶典 「⁠Merry Balloon Hong Kong」輕氣球巡遊12.28躍現維港! 大會率先送出200 張免費觀賞門票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香港冬日IP角色慶典 「⁠Merry Balloon Hong Kong」輕氣球巡遊12.28躍現維港! 大會率先送出200 張免費觀賞門票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香港冬日IP角色慶典 「⁠Merry Balloon Hong Kong」輕氣球...
推介度:
24/11/2025 - 04/01/2026

比特幣末日論再起!Google量子晶片比超級電腦快1.3萬倍,Bitcoin加密機制將被完全破解?

比特幣末日論再起!Google量子晶片比超級電腦快1.3萬倍,Bitcoin加密機制將被完全破解?

方展策
智城物語

  Google近日公布其量子處理器Willow的驚人突破:首次在實驗上達成「可驗證」的量子優勢,其運算速度在特定任務上比當今最強的超級電腦快上13,000倍,象徵量子運算正式邁向實用化。量子革命一旦成功,雖有助加快全球科技研發,但卻會引發一場潛在的金融危機——黑客可能利用量子電腦破解比特幣的保安機制,以竊取加密錢包資產或偽造交易,讓「比特幣末日論」再度浮上檯面。

 Read More

量子時代來臨!Google Willow突破量子運算瓶頸,效能輾壓超級電腦,如何改變未來科技格局?

Google最強AI模型來襲!Gemini搶攻企業、消費者、手機3大領域,建立完整AI生態圈碾壓ChatGPT!

 

史上首次硬件上可驗證量子優勢

 

  2025年10月22日,Google在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發表Willow的最新里程碑:研究團隊利用Willow運行全新的「量子回聲」(Quantum Echoes)演算法,順利完成「亂序時間相關器」(Out-of-Time-Order Correlators)任務。若將此任務交給當今最強的超級電腦Frontier,需時約3.2年,但Willow卻只花了2小時,運算速度快上13,000倍。

 

  這是有史以來首次在硬件上達成、又可驗證的量子優勢。所謂「可驗證」,意指結果能在另一部量子電腦或同等級系統上重複執行,兼且得到相同答案。今次研究成果象徵著量子運算已可以走出實驗室,邁向實用階段,譬如應用於藥物開發、電池材料探索、以及量子硬件研究。

 

  不過,研究團隊坦承,要真正實現具備廣泛應用價值的「容錯量子電腦」(Fault-tolerant Quantum Computers)仍然有頗長的距離。這類具備強大運算能力的量子電腦,必須能操作數十萬、甚至數十億個量子位元(Qubit)。Google工程副總裁哈特穆特·內文(Hartmut Neven)指出,儘管這次在演算法方面取得突破,但若要真正進入實際應用階段,可能還需約5年時間。

 

Willow是Google第三代量子處理器。相比起第二代Sycamore,它擁有更多的量子位元(約105個),而且在量子錯誤修正與系統穩定性上有大幅改善。(圖片來源:Google官網)

 

量子電腦可從公鑰逆向破解私鑰

 

  Google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後,引起加密貨幣業者的廣泛關注。加密貨幣初創Coin Metrics聯合創辦人尼克·卡特(Nic Carter)認為,量子運算是比特幣(Bitcoin)核心密碼學所面臨的「最大長期風險」。

 

  比特幣的安全基礎建立於「公鑰/私鑰」機制,而其核心技術則是「橢圓曲線數碼簽署演算法」(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ECDSA)。在這種加密機制中,每個加密貨幣錢包會隨機生成一組「私鑰」,這是一串機密數字;接著,透過橢圓曲線運算,以私鑰乘以一個固定的「基點」(Generator Point)得出對應的「公鑰」。

 

  當賣方欲進行交易時,會用私鑰對該交易資訊簽名,以證明交易確由該私鑰持有人發起;買方可利用公鑰驗證這個數碼簽名是否正確,從而確認交易正確且未被篡改。簡而言之,私鑰用於「簽名」,而公鑰則用於「驗證」。

 

  如果只有公鑰而沒有私鑰,要從公鑰逆向破解私鑰,以目前電腦的運算力被認為是不可行的,但理論上量子電腦卻可以輕鬆辦到。美國密西根大學電腦工程教授克里斯多福·佩克特(Christopher Peikert)認為:「量子運算對比特幣構成中長期重大風險的機會率超過5%。」

 

Google母公司Alphabet執行長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Willow量子處理器首次在實驗上達成可驗證的量子優勢,是量子運算邁向實際應用的重要一步;其身旁為由Willow組裝而成的量子電腦。(圖片來源:Google官網)

 

25%比特幣將面臨量子攻擊風險

 

  IBM於2025年9月利用133個量子位元處理器運行秀爾演算法(Shor's Algorithm),成功破解6位元橢圓曲線密鑰,證明量子電腦確實具備逆向反推比特幣私鑰的能力。一旦量子運算實用化,黑客便等同擁有萬能鑰匙,可以破解比特幣加密機制,盜取加密錢包資產。根據國際審計公司德勤(Deloitte)的研究,現時有450萬枚比特幣面臨量子攻擊風險,約佔總流通量的25%,按當前市價計算,潛在受威脅的資產規模高達4,500億美元(約3.51兆港元)。

 

  那麼剩下來的問題是,這潛在威脅要過多少久才會真正實現?目前業界專家對這時間點存有明顯分歧:有部分觀點認為或許在2030年代初出現,另一些則估計可能還需多等10至15年。卡特指出,量子技術在未來幾年內尚不足以破解加密技術,所以暫時無需恐慌,但隨著包括Google、IBM在內的科技巨頭加速推進,量子威脅將「不再只是理論上的假想」。

 

  為防禦量子威脅,業界已開始進行「後量子加密」(Post-quantum Cryptography)部署。例如,比特幣託管公司Casa提出《比特幣改進提案360》,建議採用美國國家標準及技術研究院(NIST)所推薦的後量子抗性簽名演算法如ML-DSA和SLH-DSA,以取代或強化現行的ECDSA加密機制。

 

密西根大學電腦工程教授佩克特提醒,比特幣如要引入後量子加密方案,將面對數碼簽名和密鑰體積倍增、網絡流量暴升等問題,業者需要在效率和容量上作出取捨。(圖片來源:密西根大學官網)

 

量子電腦運行區塊鏈提升安全性

 

  IBM Research量子安全技術長麥可·奧斯本(Michael Osborne)指出,最直接且實務的防禦措施是,把資產從公鑰被多次重複使用的舊錢包,轉移到新的錢包地址,並確保這些新錢包從未公開其私鑰,以防日後量子電腦可以從公鑰反推私鑰。

 

  量子電腦公司D-Wave則嘗試將比特幣區塊鏈(Blockchain)直接搬上量子電腦運行,以更安全、更有效方式來加密數據。該公司於2025年3月發表研究成果,展示量子電腦可運行的區塊鏈原型架構。實驗中使用4部分布於北美各處的量子電腦,執行數十萬次量子雜湊運算測試,並讓這個原型區塊鏈保持穩定運行。

 

  量子攻擊是否會在 5 到 10 年內來襲,仍存有很多不確定性,但未雨綢繆已成為不少業者的共識,因為他們明白愈早採取行動,成本和風險便會愈低。至於一般用戶,最直接的防護方法是,每次接收或存放加密貨幣時,盡量使用從未對外公開公鑰的全新錢包地址,以減少公鑰曝光的機會。在真正進入量子運算時代之前,這樣做已能有效將風險降到最低。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2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