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8
十一月
啟德體育館|MAMA《Mnet亞洲音樂大獎》 啟德體育館|MAMA《Mnet亞洲音樂大獎》
啟德體育館|MAMA《Mnet亞洲音樂大獎》
推介度:
28/11/2025 - 29/11/2025
24
十一月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香港冬日IP角色慶典 「⁠Merry Balloon Hong Kong」輕氣球巡遊12.28躍現維港! 大會率先送出200 張免費觀賞門票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香港冬日IP角色慶典 「⁠Merry Balloon Hong Kong」輕氣球巡遊12.28躍現維港! 大會率先送出200 張免費觀賞門票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香港冬日IP角色慶典 「⁠Merry Balloon Hong Kong」輕氣球...
推介度:
24/11/2025 - 04/01/2026

企業存亡 瘟疫後見真章

胡孟青
留給囝囝

  最近一期的《經濟學人》,封面社論題為〈The Business of Survival〉,內容提及,即使不少企業老闆或員工,以往是身經百戰,但今次疫情影響之大,往後是標誌著企業的重新洗牌,部分會被淘汰,未來可以更加趨於集中化。

 

危難中須顧及企業良心

 

  幾個月以來,全球企業在業務嚴重受疫情打擊下,大致上打了兩面牌︰一方面,高呼承認及預警經營形勢危急,與此同時,亦趁機會展示了企業的應有責任,包括捐贈醫療物資、高管減薪或協助旗下中小型生意夥伴等等。

 

  一次疫情導致全球供應及需求同時中斷好幾個月,到底有幾多企業可以捱過?會裁員多少人?目前都只是斷估。歐美金融機構已經暫時停止原定的裁員計劃,這基本上可以套用於其他企業。在危難之際,應該同舟共濟,在現時困境下,就急於計算自己的損失,急於削減成本及裁員,有違應有的企業良心。所以,企業裁員及企業本身的存亡,可能要待疫情之後的幾個月才會真正出現。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