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4
五月
九龍寨城公園衙門|「九龍城寨光影之旅」電影場景展 九龍寨城公園衙門|「九龍城寨光影之旅」電影場景展
九龍寨城公園衙門|「九龍城寨光影之旅」電影場景展
推介度:
24/05/2025 - 24/05/2028
20
十二月
啟德主場館|《CTF Life 周大福人壽40周年呈獻:莫文蔚 THE BIG BIG SHOW》 啟德主場館|《CTF Life 周大福人壽40周年呈獻:莫文蔚 THE BIG BIG SHOW》
啟德主場館|《CTF Life 周大福人壽40周年呈獻:莫文蔚 THE BIG BIG SHOW》
推介度:
20/12/2025

逃犯條例的「安易死」

岑逸飛
論盡中港台

  5月29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張超雄議員向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提問,有關政府向晚期病人提供紓緩治療的詳情,其中一條問題涉及「安樂死」。陳肇始回應時表示,安樂死是一個非常複雜且具爭議性的議題,牽涉對醫學、社會、道德、倫理及法律等不同層面的影響。任何關乎生命的課題都必須慎重處理。

 

  所謂「安樂死」,譯自英語的Euthanasia,源自希臘語,原意是「安易(無痛苦的死;即easy death)」,並沒有甚麼「樂或不樂」的意涵。因此之故,美籍華人學者傅偉勳在1984年在一篇討論安樂死的文章,曾建議將它改譯為「安易死」。這可說是一種給予患有不治之症者以無痛楚致死的措施,經醫生和病人雙方同意後進行。

 

  目前醫學界對「安易死」無統一定義,不過在操作層面,主要可分為:主動安易死,即主動為病人結束生命﹔被動安易死,即停止療程,使其自然死亡﹔以及協助自殺,病人向醫生主動要求,由醫生結束其生命。

 

  現時已立法容許主動安易死的國家,包括歐洲的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南美洲則有哥倫比亞。從減除痛苦的出發點作考慮,「安易死」不見得是壞事。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之死,是古代安易死的著名例證。在倫理學上,伊壁鳩魯宣稱快樂是「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則」,對死亡問題上,他既反對人們無端恐懼死亡,也反對柏拉圖式的渴求死亡,要求人們生得快樂,死得快樂。臨死時,他坐在一個注滿溫水的銅澡盆裏,要人給他一杯毒酒,一飲而盡,跟著便死去。

 

  另一個著名安易死的案例是上世紀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他在自己其生命最後階段同醫生簽訂「協議」:一旦他痛苦難忍時,就給他注射致死藥劑。後來當他因口腔癌感到痛苦時,真的請求醫生履行了「協議」。

 

  其實「安易死」不僅可用於人的身體,也可用於政治絕症。近日沸沸揚揚的逃犯條例,令港人驚惶失措,群情洶湧,因為它已成為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The Sword of Damocles),源自於古希臘的一個傳說。據說古希臘西西里島有個國王,其中有個朝臣達摩克利斯,特別喜歡奉承他,羡慕他擁有權力和威信。於是國王提議,跟他換一天位置,就可體會身為國王的感覺。結果當達摩克利斯穿上王袍,戴上王冠,坐在宴會廳桌邊,準備拿起酒杯時,突然發現天花板上倒懸著一把鋒利寶劍,尖端差點觸到了自己的頭。瞬間,達摩克利斯只想逃出王宮,愈遠愈好。

 

  逃犯條例就如懸在港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說不定甚麼時候甚麼人或物就會斬斷縛在劍上那根細線,讓劍掉在頭上。這條法例潛存各種風險,風險永遠與權力同在,而受威脅的毫無自衛能力,肉在砧板上。對特首來說,她頭上的劍已在搖搖欲墜,進則恐怕民憤譁然,難以管治;退則或會得罪中央,難逃處分。

 

  最佳的處理,自然是讓條例「安易死」,無災無難,一無痛苦,讓所謂「送中條例」,一變而為「送終條例」,方法是由北京扮演執行「安易死」醫生,讓特首戴上「尊重民情」的光環,北京則一改口風,讚揚她愛民如子,理應加官晉爵,如此港人大喜若狂,三贏收場。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1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