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包容來包裝的包庇

屈穎妍
暢所欲妍

  常聽到校長、老師這樣說:教育是一種包容。

 

  我一直相信,也一直欣賞香港教育工作者的包容尺度。譬如,禁錮校董,我包容,他們血氣方剛;「隊冧」校委主席,我包容,他們一時衝動;支那、粗口辱內地同學,我包容,人誰無過啊?咒罵人家喪子,我包容,細路仔唔識世界……

 

  對,教育應該包容,但包容是否應該有底線?超越底線的包容,就是包庇。

 

  遠的不說了,近一點的教育大學冷血大字報辱副局長喪子,閉路電視都拍到作惡者,但懲處呢?我們一直沒聽聞。還有用粗言及「支那」侮辱內地同學的前學生會會長,有名有姓,有片有真相,連調查都不必了,根本就可直接懲處,結果呢?

 

  香港嘈吵新聞多,一波未平又一波。能捱過一兩星期,待你的新聞成了舊聞,大家就會忘記,記者也失去興趣,掌權的便可以側側膊,醜人難做,可免則免。

 

  於是,這些年,教育界用包容來包裝包庇,成功養壯了一批兇狠的怪獸學生和無良教師,借不同議題推動背後港獨思維,騎劫大多數,近日浸大事件就是一例。

 

  如果大家還記得,早陣子《港專》的陳卓禧校長對搞事學生痛斥其非,力陳利害的視頻傳遍天下,事後他不單對學生予以應有懲罰,也對煽動學生的教師不予續約,完美示範了甚麼是教育、甚麼是包容的底線。

 

  今天,《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一篇題為《香港高校管理層的腰桿可以再硬些》的署名文章,說得明白不過了……

 

  「保護、愛護學生是學校的職責,但姑息、包庇不法無德的學生和老師,危害更甚……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香港高校管理層的腰桿子不妨再硬一些。比如:對校園裏明顯觸犯基本法的港獨行為,果斷阻之、治之;對有誤導學生可能違法的學生會活動,給予規誡並在學校資源使用上給予限制;對鼓動學生參與所謂違法達義、不務正業的老師,作出不續約或解聘處理。

 

  「嚴管也是厚愛,有心更要有力。惟其如此,風氣才能淨化,校園才有秩序,自己的學校才不至於以現眼的方式上頭條,更不至於成為港獨分子最後的庇護所。畢竟,若結出苦果,將會塞到每個人的嘴裏。」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3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