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31
十二月
啟德體育園|AIA友邦呈獻 周深2025「深深的」巡迴演唱會-香港站·跨年紀念場 啟德體育園|AIA友邦呈獻 周深2025「深深的」巡迴演唱會-香港站·跨年紀念場
啟德體育園|AIA友邦呈獻 周深2025「深深的」巡迴演唱會-香港站·跨年紀念場
推介度:
31/12/2025 - 01/01/2026
01
八月
大館|「大館石階影院」及「放空音樂聚」 25/26 — 本地獨立電影與音樂創作者的舞台,呈現別具一格的故事與聲音 大館|「大館石階影院」及「放空音樂聚」 25/26 — 本地獨立電影與音樂創作者的舞台,呈現別具一格的故事與聲音
大館|「大館石階影院」及「放空音樂聚」 25/26 — 本地獨立電影與音樂創作者的舞台,呈現別具一格...
推介度:
01/08/2025 - 07/06/2026

添文化元素 增中史興趣

石老師工作室
為理發聲

  政府換屆在即,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把中國歷史科列為初中必修科目,讓青少年有國民身份的認同感。無論如何,讓香港的年輕人多認識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內涵都是好事,但怎令中史科更吸引,才是教育界,尤其是中史科教師挑戰之所在。

 

  雖然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發生,但學習歷史,可以鑑古知今,甚至可以洞悉未來。然而,現在的中史科卻偏重過去中國的帝王將相成功和失敗的歷程、原因及影響,這些歷代治亂興衰、典章制度,甚至宮闈仇殺的政治史,對香港普通年輕人不但吸引力不大,而個別史實也未必帶來正面影響。

 

  過去中史科也曾涵蓋文化史的內容,但可能真太「豐富」(或因前綫老師以種種原因,不願意積極施教)而被簡化,甚至刪除了。

 

  若日後初中必修的中史科有多一些關於文化發展,包括生活元素的內容,相信或會更能吸引學生。

 

  例如,中史科關於公眾健康的文化課題就可以有中醫學最早的理論專著《黃帝內經》、關於1,400多年前,中國經濟與生產力的農業學名著《齊民要術》等。《齊民要術》論述農業,包括穀物、果樹,園藝、造林、蠶桑,甚至畜養、釀造、烹飪等古代技術及智慧,對學生來說,或會比那些朝代興替的史事吸引;又或清代專談烹飪、食制的《隨園食單》、「二十四節氣」等,似乎都不會像偏重政治歷史般遙遠而「離地」。

 

  筆者曾應邀與中學生談談茶的歷史,當時略從唐代的茶文化及它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再說到18、19世紀英國的喝茶文化,也旁及各種茶類對健康的影響,慶幸學生似乎都聽得饒有趣味。

 

  每逢有人談及中史科課程內容改革,總會有教育界人士擔心師資、人手的問題。若以筆者那次分享的體驗來估量,除《黃帝內經》的內容可能會較艱深而需要多花時間準備之外,其他文化課題應不太難掌握,但前提是︰老師要不抗拒再學習。分享這類與中國文化有關的課題,中史科老師應比我有更專業的知識、演繹方法和學與教的內容,而不必需要額外增撥人手——只要老師願意自我提升,不固執於自己過往的本科知識,願意與時並進。

 

  其實,現時所有中學都有教中史知識︰89%初中獨立設中史科;4%學校設以中史為主,並輔以世界史的歷史科,而7%學校則以專題形式教中史。有些議員硬要把教育議題牽涉到政治上去,這只會剝奪了下一代追求知識的權利。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