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警罪立法宜從長計議

岑逸飛
論盡中港台

  兩個警察協會於2月22日晚舉行特別會員大會,抗議「七警案」的判刑,群情洶湧,不少與會者貼上「爭公義、還法治」的貼紙,有評論認為這是警員對司法制度的不信任,令香港的管治暗藏危機。本來警察是維持治安的重要力量,如今其不滿情緒如此高漲,實在有正視的必要。

 

  大會上一名陳姓警員在台上發言,指現時警員執勤時經常面對侮辱,並聲稱警隊目前有如二次大戰期間的猶太人,被德國納粹軍隊迫害,而與會者則高聲和應以表認同。如此比擬,可謂不倫不類,因為兩宗事件根本風馬牛不相及,結果惹來以色列駐港領事館的反駁,認為有關言論絕不恰當﹔跟著德國駐香港總領事館也指出,這種說法反映香港警隊嚴重缺乏對史實的認知,強調在納粹獨裁統治下,猶太人被迫害和失去以百萬計的生命,怎可以與因為濫用權力而被定罪的「七警」作比較?

 

  當然,這樣的比擬絕不代表香港警方的立場,只是個別警員在大發牢騷,但也可反映出不少警務人員是憤怒沖昏了頭腦,特別是這五、六年來,隨著遊行集會及示威衝突愈來愈多,警察受到的挑釁與衝擊也愈演愈烈,而一些激進的新一代青年,喜歡以挑戰警權來宣泄不滿,辱罵警察成為潮流,以粗言穢語指罵警務人員的情況屢次發生,肢體衝撞更不在話下,其後更演變為暴力衝擊,而警察的容忍度也是有限,滿腔苦水吐不出,只好以猶太人自比了。

 

  平情而論,香港警隊服務港人,應受尊重。幾十年來,警隊已為其服務建立良好聲譽,作為專業紀律部隊,警隊總是不辱使命,工作勤奮而盡責,不論環境如何,他們總能以公正、公平之心,依照法律執行職務,令市民對他們抱有信心。但如今警民關係趨於惡劣,禍源不是警察或市民,而是始於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施政有所不滿,而警隊處於兩者之間成為磨心,其苦可知。

 

  難怪已有警隊的職員協會建議設立侮辱公職人員的罪行,認為辱警已不再是簡單的侮辱行為,而是對法治的挑戰,如果不加遏止,警察執法維持治安的權威將被削弱,因而遏止辱警有助維護法治,令警員與市民都多了保障。否則違法者會更加肆無忌憚,令法治防線早晚崩潰。

 

  乍看之下,此說也言之成理,但若理不清因果關係,判症有誤,那麼為辱警而立法判罪,恐怕也是治標不治本,不僅無助社會和諧,反令社會加倍撕裂。若以為有了「辱警罪」,通過法律便可以阻嚇「辱警挑釁」行為,可以重建警隊士氣出路,未免太天真了。更有評論說,辱警罪不一定要入獄,而是可以罰款,與吐痰、不帶身份證、後座扣安全帶等罪行類同,這是所謂「小懲大戒」的理念,卻不知「侮辱」一詞,充滿灰色地帶,很難界定,紛爭必多,而隨著警權擴大,濫權更易,而立法只會讓警民關係火上加油,所以必須從長計議,三思而行。

 

  無論如何,治病要治本,中醫說身體出現毛病是陰陽不平衡。如果把香港社會比喻為一部汽車,讓行車安全是司機,主要責任不是指揮交通的警員。可見要改善警民關係,要從最基本開始,改善施政,推進民主。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9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