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17
一月
西九文化區安盛 x 竹翠公園|AXA安盛呈獻《BLUE MOON WANDERLUST 馮允謙演唱會2026》 西九文化區安盛 x 竹翠公園|AXA安盛呈獻《BLUE MOON WANDERLUST 馮允謙演唱會2026》
西九文化區安盛 x 竹翠公園|AXA安盛呈獻《BLUE MOON WANDERLUST 馮允謙演唱會...
推介度:
17/01/2026 - 18/01/2026
25
十一月
港鐵香港站|港鐵呈獻《李小龍誕生85周年紀念展:無形之道》 港鐵香港站|港鐵呈獻《李小龍誕生85周年紀念展:無形之道》
港鐵香港站|港鐵呈獻《李小龍誕生85周年紀念展:無形之道》
推介度:
25/11/2025 - 08/12/2025

勿只看政治立場 不見民生小事

勿只看政治立場 不見民生小事

石老師工作室
為理發聲

  連同林鄭月娥日前公布的政綱,4名特首參選人至今共公布了3.5份政綱。有學者指從區議會及立法會選舉可見,投票人傾向看政治立場票選參選人。不過,若誤以為政見就是正見,民生「不是」事,凡事都以政治掛帥,便絕非香港之福。

 

選舉不是兒戲,不應只注重政治立場,忽視最基本政綱訴求。

 

  林鄭已就教育、稅務、置業3方面,公布了較具體的政綱,有人就批評她未就敏感的政治議題,如政改、23條立法表態,是避重就輕。其實,正是這些人偏看政治立場多於民生議題,放大了所謂的「港人關注」,政客才可以繼續他們的「志業」。

 

  事實上,非建制派,包括傳統泛民早改變了選舉策略,放棄了地區民生工程,改為側重政治議題,相繼在區議會、立法會的選舉中逆襲得手。不少從沒有議會,甚至從政經驗的新丁又以「政治」作招徠,開展「服務」市民的「政客事業」,如此「服務」,作出「貢獻」,但是否只講政治立場,只引發一些政治爭拗,而不覓地建屋;不起醫院,不關注公共醫療服務;不檢視教育現況,以投資未來人才;不改善營商環境,以積極優化本地經濟條件等民生關注,就可以造福港人?

 

  正常選舉是要看參選人的政綱,但既然政治現實已擺在眼前,今屆特首選舉或已大局已定,實不必選。因為一眾選委可能只看政治符號而不看政綱,大家認為林鄭、葉劉前往非建制陣營300多名泛民選委處拜票,會獲多少提名票?可能連10多票也沒有!同樣,曾俊華、胡官到建制陣營求提名,結果可能也是一樣,因各選委同樣已有既定看法。到相反陣營游說是雞肋︰去就事倍功半,甚或徒勞,但不去又會被人詬病︰為甚麼你不找我(選委)傾政綱?

 

  有參選人對被提名「入閘」充滿信心,但可「入閘」並不代表會當選,因為到選委真正投票時,投選對象未必就與提名的人相同。不過,個別參選人也只是借選舉這平台,宣示一些從沒想過需要落實的政治理念,因為今屆特首選舉已不是講政綱,而是講「你我是否同路人?」,甚至「你是否我的人?」就像剛結束的美國大選一樣,特朗普和希拉里只是兩個政治陣營的符號,選民不「喜歡」希拉里,就會選特朗普,反之亦然,而香港也正朝這方向發展。

 

  特首選戰,參選人選前有多少承諾都不能作準,為了選票,選前、選後都有不少違諾、出賣,甚至背叛等「變色龍」的伎倆,那些在反共陣營的人,只會強調凡是中央屬意的,都是政敵或陰謀……其實,所有人與事都可能有「是」與「不是」,今時港人要着眼的應是香港最大利益所在,若你不認同安居、樂業是港人最大的關注,反而以為是政改、23條立法等,就請你與那些政客和學者一樣,出糧予普羅市民。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1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