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釋法是雙刃劍

岑逸飛
論盡中港台

  香港人簡稱的「人大釋法」,指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這是根據《香港基本法》第158條:全國人大常委會擁有對《香港基本法》的最終解釋權。

 

  香港回歸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先後四次對《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釋。第一次是1999年終審法院裁定港人內地所生子女享有居港權,政府不服,提呈人大常委會釋法,推翻裁決。

 

  到2004年,人大常委會首次主動釋法,將啟動政改步驟確定為「五部曲」。第三次釋法是2005年,時任特首董建華辭職,政府提請人大常委會釋法,說明補選特首任期為原特首的餘下任期。

 

  至於第四次釋法則涉及剛果政府在香港的商業糾紛,涉及外交問題,由終審法院主動提請釋法。

 

  觀乎這四次釋法,後三次應該是無甚爭議。第二次釋法涉及普選和香港政制改革;第三次釋法涉及特首任期;第四次釋法與外交有關,對終審法院來說似有鞭長莫及之嘆,有賴人大出馬。倒是第一次釋法,人大常委會是擺明要與終審法院過不去,即廣東話說的「剃眼眉」,側聞當時終審法院五名常任法官曾考慮集體辭職抗議,最終因憂慮新委任的法官可能能力不足而作罷。

 

  第一次釋法雖然有損香港的司法獨立和尊嚴,但鑑於實際需要,相信不少港人會認為人大釋法是愛港之舉,因為若不是人大釋法,按照當年終審法院的裁決,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已曾估計在10年內會有167萬人從內地移居香港,會為香港社會帶來沉重壓力。

 

  至於最近的「人大釋法」爭議,是因為香港立法會議員宣誓風波持續發酵而起。近日便有媒體引述消息指,中央對「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宣誓時的行為極為憤慨,人大常委會可能介入,主動解釋《基本法》相關條文。另一方面,特首梁振英也因要處理宣誓風波而取消訪京行程,且聲稱此事不能排除「人大釋法」的可能性。

 

  按照法律程序,香港高等法院會在今日(113日)審理特區政府就宣誓風波所提出的司法覆核,案件預計審訊一天,但不會隨即公開宣判。且在宣判後,也可能再過一段時間才頒布判詞。即使有了判詞,假定高院裁定梁、游二人喪失議員資格,敗方仍可作出上訴直至終審法院,整個過程便可能曠日持久,影響立法會今後的運作。

 

  據悉剛閉幕的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上也曾討論宣誓風波,全體中央委員對梁、游二人宣誓時的表現嘩然,認為必須進行政治表態。在正常做法下,人大常委會將在周六(115日)議程加入討論香港釋法議題,並在下周一(117日)的全體會議表決作出「權威宣示、以正視聽」。

 

  人大釋法可說是雙刃劍,其中一刃,快刀斬亂麻,將冗長的訴訟,一刀了結,以免夜長夢多,講效率是一流的。而另外一刅是柔中見剛,力守著本港的自治範圍,不想干預和衝擊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獨立,如有必要,人大才須釋法,否則可免則免。雙刅劍有殺傷力,誠如香港大律師公會所發表的聲明,人大若執意在現階段主動釋法,是「百害而無一利」, 將嚴重削弱港人以至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信心。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43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