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8
十一月
啟德體育館|MAMA《Mnet亞洲音樂大獎》 啟德體育館|MAMA《Mnet亞洲音樂大獎》
啟德體育館|MAMA《Mnet亞洲音樂大獎》
推介度:
28/11/2025 - 29/11/2025
05
十二月
中環海濱活動空間|全香港最盛大國際戶外音樂及藝術節 Clockenflap 中環海濱活動空間|全香港最盛大國際戶外音樂及藝術節 Clockenflap
中環海濱活動空間|全香港最盛大國際戶外音樂及藝術節 Clockenflap
推介度:
05/12/2025 - 07/12/2025

乳癌11日消失,真的嗎?

乳癌11日消失,真的嗎?

姜素婷
知‧解醫學

  兩個月前電視新聞及報章以「乳癌治療突破」及「最快11日消失」等字眼,去報道一宗乳癌新聞,就算不是癌症患者或家屬,也會多瞄兩眼。不過,經常「多疑職業病」發作的我,讀之前便問:「真的嗎?」

 

 

  為什麼要問呢?

 

  一來,醫學研究有很多種類,動物實驗與在病人身上做的臨床研究,已經是兩碼子事。至於臨床研究,也分第一至第四期,各期均有不同的規模及目的。簡單而言,第三期涉及的參加人數較第一及第二期多,加上會與現行療法或安慰劑(即沒有藥效的假丸)比較,得出的結果參考價值較大。此外,研究結果在醫學會議發布還是在醫學期刊刊登,意義又有不同,其中前者往往視為較初步的結果。假若新聞報道沒有交代清楚,讀者便無從判斷。

 

  二來,從事新聞工作的人都明白——但又要無奈地接受——的一個事實,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及篇幅下,吸引眼球的標題及內容是其中一個「致勝之道」,而且報道重點宜一個起兩個止,這才能把新聞「故事」說得好。可是,偏偏一個醫學研究涉及的內容及概念不少,如何把複雜的內容化為一篇數百字的稿子,很考記者功力。

 

  那麼「乳癌11日消失」這報道,又是怎樣一回事?

 

  那是一個英國研究,發表在今年(2016年)三月初舉行的第十屆歐洲乳癌會議(European Breast Cancer Conference)上。剛才說過,若研究報告尚未在醫學期刊發布,而只在醫學會議上先發表,一般會視為初步結果,表示將來需要再進行研究來確認。事實上,翻看英國其他媒體的報道及大會新聞稿(《衛報》新聞稿),研究人員也有類似的說法。

 

  站在乳癌患者及家屬的角度來看,他們一定很想知道能否立即應用在病人身上,代替現在的治療方案。當時我採訪了本地一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他告訴我更多資料,包括:

 

  一、這研究的焦點在於手術前施用兩種標靶藥11天,企圖縮小腫瘤,以便切除,結果是一成參加者的乳癌消失——重點是「一成」;

 

  二、可是,醫學界已在手術前施用標靶藥縮小腫瘤,但跟這個英國研究不同之處,是用藥為期以月計,時間較長,並同時加入化療。結果?三至五成參加者的癌細胞消失——重點是「三至五成」;

 

  三、納入該英國研究的參加者,是患上一種叫HER2陽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positive)的乳癌,而且還是新確診的,表示該研究所談論的對其他類型的乳癌以至復發個案並不適用;

 

  四、參加者手術後,仍然接受「standard of care」,以這名受訪的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的理解,表示患者依然要在手術後接受化療及標靶治療。他相信,以目前的資料看來,醫學界不會貿然給這類患者停止手術後的化療。

 

  因此,他才斬釘截鐵地說這個「乳癌11日消失」的英國研究,不足以改變現行的治療方案。

 

  原來,「乳癌11日消失」的研究,既有特定患者對象,又非所有參加者的腫瘤均消失。但我認為更重要的一點,是研究結果只屬初步,要待日後確認。這點若不說明清楚,恐怕只會為患者帶來虛假的期望。

 

  本欄旨在集思廣益,內容謹供讀者參考,惟不能代替醫囑。如有疑問,宜與您的主診醫生商量,以得出切合您的治療方案。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2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