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部健康驚號|愈放鬆愈攰?醫生揭6大傷腦行為,1件事人人都做
都市人生活、工作壓力大,閒時會透過不同消遣方式,放鬆身心。但台灣有醫生指出,有6大常見行為反而可能讓大腦更加疲累。這些行為會讓大腦陷入了「速效多巴胺」的惡性循環,導致大腦疲乏及情緒低落,越「放鬆」反而越累。其中一項行為更幾乎是人人都會做。
大腦健康|「速效多巴胺」使大腦疲累
神經科臨床醫生鄭淳予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分享,她提到在門診時,經常被病人問到「到底該做甚麼,才能真的放鬆?」她指出,大腦荷爾蒙「多巴胺(Dopamine)」是影響快樂與痛苦感受的平衡關鍵。
鄭淳予表示,當人們玩手機滑社交媒體、吃甜食、看刺激內容時,大腦會瞬間分泌「速效多巴胺」,讓人感到「好爽、好過癮」,但這種感覺無法持久。當多巴胺濃度飆升時,大腦為了恢復平衡,會讓多巴胺濃度快速下降,甚至降到低於原本的正常水平,於是出現「快樂一下,又倍感空虛,再找刺激,然後又更空虛」的惡性循環。長期下來,讓多巴胺濃度大起大落,會使多巴胺系統疲憊不堪,更可能導致動力下降、做事拖延、情緒低落及憂鬱感增加。
大腦健康|6大行為透支多巴胺
鄭淳予列舉6個最容易讓大腦多巴胺「過度透支」的行為:
- 吃含糖食物
- 吸煙和吸毒(包括電子煙)
- 觀看色情內容
- 長時間瀏覽社群媒體
- 賭博
- 線上購物
這些都是成癮性風險極高的多巴胺陷阱,讓人感到一時快感,接著倍感空虛,正是速效刺激最典型的後果。
大腦健康|9大方法緩釋多巴胺
鄭淳予提醒,玩手機的快感僅能維持幾十分鐘,放下手機後的空虛,卻可能讓大腦低落很久。要真正放鬆,大腦需要的其實不是更強烈的刺激,而是「緩慢穩定釋放的多巴胺」。她分享以下9個方法,助大腦真正快樂放鬆。她指出,這些行為雖然不會帶來快感,卻能讓大腦多巴胺更穩定,並帶來更持久的快樂和平靜。
- 每天閱讀30分鐘
- 每周戶外健行一次
- 每天曬太陽10至30分鐘
- 每周3次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跳舞、游泳
- 練習正念呼吸或冥想
- 均衡飲食,如富含酪胺酸的蛋、豆、堅果、魚,以及多吃蔬果
- 學習新事物,如彈琴、烹飪、畫畫、新語言
- 睡前寫下3件感謝小事
- 規律作息、充足睡眠
同場加映|自測「手機失智症」
根據《日本新聞網》報道,現代人經常使用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電腦、手提電腦等,增加患上「手機失智症」的風險。「手機失智症」與傳統海馬體退化造成的失智症不同,日本腦神經內科醫生內野勝行在節目上解釋,傳統失智症是大腦無法儲存新記憶,而手機失智症則是源於資訊超載,導致大腦像塞滿雜物的倉庫,難以提取現存記憶。「手機失智症」主要症狀包括突然詞窮、反應變慢,甚至連日常小事或都想不起來,短期記憶變模糊等。東京腦科學研究所專家團隊提出用1條簡單問題自測:
前晚晚餐吃了甚麼?
大腦健康|10項指標自測
若無法立即回想前天晚餐內容,就可能已出現初期症狀。有見及此,奧村記憶診所(メモリークリニック)理事長奧村步就提出了「手機失智症危險度檢查表」,並列出10個項目。
1分鐘自測手機失智症
1. 手機不在身邊就會感到焦慮
2. 上廁所或洗澡也要帶著
3. 無手機睡不著
4. 總覺得聽到通知聲
5. 常常叫不出人名物名
6. 想不到適合的回話
7. 做事效率變差
8. 心事太多
9. 容易擔心
10.睡眠不足
資料來源:奧村記憶診所(メモリークリニック)理事長奥村步
大腦健康|4招放鬆大腦
如果10項中了好幾項要小心,腦神經內科醫生內野勝行認為,「手機失智症」關鍵在於使用習慣,只要有意識地挑選資訊,並設定使用時間,手機其實是很好的工具。反之,若長期無意識滑手機,記憶系統如同堆滿雜物的倉庫般混亂不堪,影響日常表現。內野勝行提醒,若發現自己越來越不能同時「一心多用(Multi-tasking)」完成一些簡單工作,如一邊做菜一邊洗碗,可能是大腦提早退化的先兆。
放下手機去散步
體驗露營
焗桑拿
午睡40至50分鐘內
資料來源:日本腦神經內科醫生 內野勝行
故此專家建議可透過日常「數位排毒」、訓練專注力及用紙本備忘的方法來改善。從日常習慣著手保護大腦,他指出,每天花點時間遠離熒幕,如放下手機去散步、體驗露營、焗桑拿以及午睡40至50分鐘內(勿超1小時影響晚間睡眠),好讓大腦放鬆休息,釋放多巴胺。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