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晚出現這症狀恐是猝死前兆,醫生警告: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高2倍!
不少人以為血壓應全天維持穩定,但有醫生引述研究指出,晚上身體出現「1現象」,有可能是中風、心肌梗塞等猝死風險的先兆,甚至高出一般人至少2倍。
夜間血壓未下降 心血管死亡風險增2.35倍
台灣腎臟專科醫生林軒任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他提到近日有一名女患者覆診時,就因為睡前測量血壓,發現數值比白天低10-20mmHg,擔心「血壓太低」有健康風險,但他指出這其實是良好現象,相反地,夜間血壓下降幅度少於10%的人,清晨發生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2倍。另有研究顯示,即使白天血壓「完全正常」,只要「夜間血壓未下降」,心血管死亡風險便激增2.35倍!
林軒任解釋,不少人認為血壓就像一條平穩的直線,從早到晚都穩定。事實上,人體血壓在夜間會適當降低,代表心血管系統彈性良好、運作正常。真正需擔憂的是「全天候無休」的心血管系統。因此,「夜間血壓未下降」是重要警示,甚至是未來中風及心肌梗塞的徵兆。
林軒任指出,醫學上將「晚間血壓比白天平均值顯著降低」的現象稱為「夜間血壓下降(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Dipping)」,若夜間血壓比白天低10-20%屬於「正常下降型(Dipper)」。若夜間血壓下降幅度低於10%,則歸類為「未下降型(Non-Dipper)」。
他提到,研究顯示,未下降型的人不僅心血管系統整晚未放鬆,其交感神經特別容易在清晨醒前過度活躍,導致血壓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形成極危險的「清晨高血壓」。
研究亦指出,與血壓正常下降者相比,夜間血壓未下降型的人,未來發生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高出2.22倍;即使白天血壓正常,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增加2.35倍。
夜間血壓不降幾乎等於高血壓
林軒任表示,「夜間血壓不降」對健康的危害幾乎與高血壓相當。因為當血壓日夜無休,心臟如同進行24小時的重量訓練,容易導致「心室肥厚」,大幅增加心臟衰竭風險。此外,腎臟在持續高壓衝擊下,腎絲球可能受損,引發蛋白尿,逐步造成腎功能惡化。
關於「夜間高血壓」的成因,林軒任指出,常見原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患者因睡眠中呼吸道阻塞或其他因素導致缺氧,身體誤以為即將窒息,因而過度刺激交感神經,此情況在睡眠中反覆發生,使血壓於夜間持續攀升。
其次,慢性病患者也需留意。他指出,腎臟病患者因腎功能受損,影響排水、排鈉及調控血壓荷爾蒙的能力。此外,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當,神經系統可能已受損,導致自律神經調節失常。他亦提醒,高鹽飲食、壓力過大、長期失眠,同樣是夜間高血壓不可忽略的原因。
專家教8招耳朵按摩法降血壓
日本護士兼腳底按摩專家市野沙織在《介護ポストセブン》中介紹了一套「1分鐘耳朵按摩法」,只需用手指輕柔按壓耳朵穴位,即可達到降血壓、提升免疫力、緩解肩頸痛及腰痛等功效。以下為具體按壓方法:
專家教8招耳朵按摩法降血壓
1. 提升免疫力耳穴
功效:刺激腎上腺分泌激素,調節血壓、血糖及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系統
對應部位:腎上腺
步驟:
1. 用食指與拇指捏住「腎上腺」部位內外兩側
2. 以打圈方式輕柔捏壓
2. 紓緩肩頸痛耳穴
功效:刺激肩膀、上臂及手腕的反射區,緩解頸梗膀痛
對應部位:耳輪(肩、上臂、手腕反射區)、耳垂(頭部)
步驟:
1. 耳輪:拇指與食指捏住內外兩側,由下往上輕揉,鬆解皮膚與軟骨黏連
2. 耳垂:拇指與食指捏住內外兩側輕柔揉捏
3. 紓緩腰痛耳穴
功效:促進腰部肌群血流,改善久坐或運動不足引起的腰痛
對應部位:頸椎、薦骨、腰尾椎
步驟:用拇指沿耳朵凹陷處向上推壓揉捏
4. 紓緩偏頭痛耳穴
功效:刺激交感神經,收縮腦血管,緩解偏頭痛
對應部位:交感神經(耳輪起始凹陷處)
步驟:拇指與食指用力捏住該部位10秒(需雙耳進行)
5. 調節高血壓耳穴
功效:放鬆血壓點及頭部反射區,幫助穩定血壓
對應部位:血壓點(耳朵凹陷處)、耳垂(頭部)
步驟:
1. 血壓點:拇指與食指輕柔揉捏,鬆解皮膚與軟骨黏連
2. 耳垂:拇指與食指捏住內外兩側輕揉
6. 改善尿頻耳穴
功效:刺激膀胱與腎臟反射區,恢復收縮力與體內平衡
對應部位:膀胱、腎臟
步驟:用食指朝鼻樑方向按壓,並打圈揉捏(建議每日1次,雙耳進行)
7. 改善便秘耳穴
功效:刺激大腸、小腸反射區,緩解便秘、有助放鬆精神
對應部位:大腸、小腸
步驟:用食指向下按壓凹陷處並打圈揉捏
8. 紓緩眼睛疲勞耳穴
功效:促進眼部黏膜生成,緩解乾眼及疲勞
對應部位:眼睛
步驟:拇指與食指捏住圖示部位內外兩側輕揉(有耳洞者需注意清潔)
資料來源:《介護ポストセブン》日本護士市野沙織
市野沙織提醒,按摩耳朵穴位時需特別注意,每次按摩時間不宜超過1分鐘,以免過度刺激耳朵部位。由於耳穴鄰近大腦,過長時間的按摩可能會對血管神經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在按壓力道方面,大部分穴位只需使用輕柔力道即可,具體可以想像用拇指與食指搓開雙層紙巾成單層般的力度。只有在針對偏頭痛、尿頻和便秘這3種情況時,才需要使用較強的按壓力道,這時的力度可以參考用紙巾捲成紙繩時所需的力道。
4招不吃藥也能降血壓方法
根據日本媒體《週刊女性PRIME》的報道,日本藥劑師兼藥物研究員加藤雅俊表示,90%的高血壓問題源於老化和缺乏運動,導致肌肉、血管及心肺功能的退化。因此,只要改善生活方式,便能輕鬆降低血壓。
他提出以下4個毋需依賴藥物的降血壓方法:
4招不吃藥也能降血壓
1. 穴位按摩
位於手背虎口處,即大拇指與食指交會的地方,能有效降低血壓。按壓此穴位可向大腦的下丘腦發出指令,使血壓和體溫恢復正常。如果按壓時感到刺痛,則表明位置正確。按壓時呼氣5秒,力度需適中,然後吸氣時慢慢放鬆5秒。
2. 加藤式伸展運動
高血壓的主要原因是肌肉和血管硬化導致的血流不暢,以及心肺功能減弱造成的氧氣供應不足。肺部通過胸腔和橫膈膜的運動來幫助吸氣,因此訓練這些部位是非常重要。
降壓伸展步驟:
步驟1. 雙手合十,舉過頭頂然後吸氣。
步驟2. 雙臂彎曲並放下至肩膀平行的位置,繼續吸氣,擴張胸部。
步驟3. 雙臂轉向前,停在臉前盡可能吸氣,然後屏住呼吸。
步驟4. 繼續屏住呼吸,將身體前傾如同鞠躬,保持約3秒,然後快速呼氣。
每天只需做兩次,便能有效提升肺活量、改善姿勢,還能促進一氧化氮分泌,幫助軟化血管、改善血流並降低血壓。
3. 加藤呼吸法
坐在椅子上,雙手交疊,中指觸碰位於肚臍下方四指寬的關元穴,用鼻子吸氣10秒,擴張腹部。身體前傾,按壓穴位,然後用嘴巴呼氣,同時收腹持續20秒,放鬆肩膀並注意關元穴。
在按壓穴位時深呼吸,對於恢復精力、增加體力、調節自主神經系統及改善消化功能都很有幫助。深呼吸的關鍵在於專注於呼氣而非吸氣。建議每日坐在椅子上進行一次。
4. 每餐需攝取蛋白質
● 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g蛋白質,特別要選擇均衡且富含20種胺基酸的食材。
● 三餐皆應包含雞蛋、豬肉和牛奶。每餐至少應食用2隻雞蛋、100g豬肉或200ml牛奶。最好是搭配食用
● 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需要時間,建議在運動前3至4小時攝取
資料來源:日本藥劑師加藤雅俊
6種自然療法降血壓
哈佛醫學院教授Dr. Howard E.LeWine曾分享學術研究,提出6種自然療法,從起居生活、飲食、運動中著手改善高血壓問題。當中包括:
降血壓6大自然療法
DASH飲食法
● 多吃水果、蔬菜、瘦肉、堅果、種子和穀物,限制紅肉、鈉和含糖食品和飲料的攝取
養成運動習慣
●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減肥
● 男性高血壓患者
● 每減1磅,上壓可以降低1mmHg
減少鈉攝取
● 少食加工食品,如即食麵、薯片、香腸等
適量喝酒
● 成年男性每日不超過2杯
● 成年女性每日不超過1杯
管理壓力
● 透過冥想或深呼吸
● 有效降低血壓
資料來源:哈佛醫學院教授Dr. Howard E.LeWine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