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癌|18歲少年患大腸癌離世,愛吃1種夜市美食惹禍,專家推1水果解毒
大腸癌近年明顯有年輕化趨勢,台灣曾經有一名年僅18歲的少年患上大腸癌,患癌前他特別愛吃一種夜市美食,起碼每天都要吃一次。有毒物專家指出,這種燒烤食物在製作過程中易產生多種致癌物質,建議每月最多食用1至2次,但嘴饞想吃的時候,亦可以用這種吃法「解毒」。
高溫燒烤產生毒素 加工紅肉風險更高
台灣護理師譚敦慈在當地健康節目《醫點不誇張》中指出,燒烤食物在高溫烹調過程中,容易產生異環胺、多環芳香烴等有毒物質。尤其是香腸這類加工紅肉製品,長期攝取會大幅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她舉例一個18歲男生,平日非常愛吃烤香腸,故每天放學都會吃1條,最終年紀輕輕確診大腸癌,之後病情急轉直下病逝。
烹煮香腸、牛扒前多做1步即可除毒
此外,譚敦慈亦曾在《醫點不誇張》節目上分享健康飲食貼士,指出加工肉品及紅肉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A級致癌物,但不少美食或餐點都會有這些肉品出現,如三文治、煎牛扒、烤肉等。有見及此,譚敦慈建議3招減少攝入致癌物,呼籲大家煮食前不妨多做一步「除毒」:

1. 配搭高維他命C的水果
世界衛生組織有研究指出,高維他命C的水果連同加工肉品食用可以減少亞硝胺的形成,減少身體累積過多致癌物。譚敦慈分享自己吃香腸這類燒烤或加工食物的「解毒」方法,她通常會配搭高維他命C的水果,例如番石榴,推薦「一口番石榴、一口香腸」的吃法,味道還不錯。
她解釋,香腸屬於高糖、高鈉食物,過量攝取會增加心血管負擔,而番石榴富含鉀離子,能幫助鈉代謝,維他命C則有助抑制致癌物形成。這種搭配方式既能享受美食,又能透過含鉀、高維他命C的水果達到酸鹼平衡與排毒效果。但她強調,燒烤或加工食物不宜多吃,每月最多吃1至2次解饞就好。
2. 紅肉先煮後煎
譚敦慈引述國外研究,指出7成熟或以上的牛扒致大腸癌的風險會比5成熟的低,故此建議牛扒可以先燙熟至5成熟,再放到鍋上煎,能夠降低致癌風險。煎牛扒時亦建議將油塗抹在肉上,而非倒油在鍋中,大大減少用油量。
3. 吃香腸或加工肉品先汆燙後加入蒜、葱炒熟
譚敦慈指出,食用加工肉品前,可以先汆燙後再烹煮,這樣會減少亞硝胺遇上高溫形成。烹煮時亦可以加入蒜或葱,能夠增加風味之餘,亦能夠去除亞硝胺。
乳酸配加工肉增加致癌物 相隔30分鐘至1小時食用最佳
台灣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祝你健康》頻道上釐清坊間關於飲食的迷思,網傳乳酸飲品配三文治食用會致癌,她指出,過往的確有研究指出,臘肉、火腿、煙肉和香腸等紅色加工肉類含硝酸鹽,當加上亞硝酸鹽一同食用,恐防會滋生肉毒桿菌。故此,她建議不要同時食用,或會增加身體毒素。但這兩種食物只要相隔30分鐘至1小時後再食用,就能夠成為加工肉品的「解毒劑」,抑制亞硝胺(致癌物質)在體內形成。
大腸癌7大常見徵兆
謝文斌列出以下7種大腸癌常見徵兆,包括:
- 大便中有血或黏液
- 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
- 大便變細小
- 經常性腹瀉或便秘
- 體重減輕
- 貧血
- 裹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
大腸癌4大高危因素
- 肥胖
- 缺乏運動
- 吸煙
- 大腸直腸癌家族史
大腸癌自測方法
綜合外媒 《BuzzFeed》及《HuffPost》報道,耶魯大學癌症中心的腫瘤內科醫生Dr.Michael Cecchini曾指出,大腸癌患者的腫瘤出現於結腸末端附近、或整個結腸內部,會令腸道變窄,導致糞便變細,因此他分享1種方法自測是否患上大腸癌:
1.健康糞便形狀
如香腸般的長條狀分為一次或分次排出
2.大腸癌患者糞便形狀
糞便粗細及大小偏幼細,如周鉛筆般
資料來源:耶魯大學癌症中心的腫瘤內科醫生Dr.Michael Cecchini
以下為預防患上大腸癌的5大方法:
1.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2.控制體重
3.適量運動,不久坐
4.戒煙
5.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資料來源:消化系科專科醫宜劉育志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