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研究:高鹽飲食損腦、誘炎症 營養師推5招有效減鹽
大家都知道高鹽飲食導致血壓飆升;剛剛一個月前才在本專欄討論高鹽不單影響心血管,也導致脂肪肝情況惡化。一項新公布加拿大研究剛指出,高鹽飲食亦損害大腦細胞失衡,誘發腦部炎症情況出現。
高鹽飲食如何導致大腦細胞協調失衡?
研究人員讓老鼠連續7天飲用鹽水。結果顯示,牠們腦中下視丘(負責口渴、激素與血壓調控的區域)出現大量小膠質細胞變成促炎因子,聚集在釋放加壓素的神經元周圍。
在正常狀況下,小膠質細胞就像腦內的清道夫,負責清除廢物與修復組織。但在高鹽情況下,卻變得促炎具攻擊性,開始吞噬鄰近的原本負責清除神經傳導物質麩胺酸的細胞。當這些細胞受損,麩胺酸無法被清除,導致神經元被過度刺激。結果,加壓素過量釋放,使血壓上升。
重要發現:高鹽與腦部健康之關係
鈉,礦物質的一種,主要食物源自鹽。在體內主要功能是維持神經傳導,與及平衡電解質。當我們攝取過多鈉,腎臟立即需要「加班」,將部分鈉排出,多餘的則回收入血管當中,因此也將水份吸回,增加血容量,導致血壓上升。
以現有的臨床營養數據,高鹽飲食主要只是影響腎臟及血管;因此,一直以來,我們主要都是建議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慢性腎病患者,進行低鹽飲食。今次這項研究,雖然只是動物研究,卻發現大腦也是高鹽傷害的主戰場之一。此研究也是首次證實,高鹽飲食會透過改變腦部結構,而導致高血壓。
高鹽影響腦功能,其實多年前也有學者倡議過。早在2018年研究指出,高鹽飲食會減少腦部血流,並削弱記憶力;當減少攝取鹽分後,這些變化又能恢復。
營養師建議:不需「煮飯不落鹽」 這樣減鹽最有效果

討論減鹽策略,大部分人都會打算進食清淡一點,家中煮飯不會放太多鹽等。事實上,烹調時避免放入過多鹽是一個好策略;不過,家中烹調原形EatClean食物,自己所放入的鹽及調味料其實不會過多的。所以,減鹽不一定要煮飯不落鹽,而是掌握高鹽食物來源更好:
1. 再加減少購買高度加工食物,例如即食麵、午餐肉、罐頭湯、餅乾等,盡量以原形食物作為主糧。
2. 學會看營養標示。 每份鈉含量低於140毫克,可視為可接受。
3. 在家烹調不過分偏用醬汁,而是用香草與其他味道較濃烈的食材,例如檸檬汁、醋、蒜頭、薑、黑胡椒去提升風味。
4. 用罐頭蔬菜或豆類的話,用水沖可去除去約4成鈉含量。
5. 多喝水。雖然飲水不會減走鹽,不過就能幫助腎臟排出多餘的鈉,減少腎臟過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