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癌謬誤 │ 37歲女乳癌術後半年復發,康復期5大錯誤易誘發癌症
一名37歲乳癌第二期患者手術後,因自認已經康復而輕忽1件事,結果半年後癌症復發。有醫生指出,有4成癌症復發病例與生活習慣有關。
台灣血液腫瘤科醫生廖繼鼎在其YouTube頻道指出,一名37歲女子罹患乳癌第二期,接受手術治療出院後,原本應在3個月後覆診,卻未按時就醫。半年後,女病人因不適求醫,經檢查確診為癌症復發。病人當時顫抖地說出:「我以為好了」,但廖繼鼎表示,他從業30年來,見證許多類似案例,認為癌症最殘酷的部分,就是康復期患者因放鬆警惕而導致治療成果功虧一簣。
勿做5件事誘癌症復發
廖繼鼎續指,約4成癌症復發與生活細節有關,許多處於康復期的患者因鬆懈而導致病情惡化,強調「癌症不是百米衝線,而是一場馬拉松」,維持正確心態與定期追蹤是康復關鍵。他指出,癌症患者康復期間最常做錯5件事,導致癌症復發:
1. 迷信新療法,亂換治療方向
並非所有癌症類型都適用免疫治療等新興療法,患者若想嘗試不同治療方式,應先諮詢醫療團隊專業意見,不可私自中斷療程或停藥,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期。
2. 壓抑情緒,避談癌症
家屬在患者康復期間避談癌症相關話題,可能導致患者也跟著沉默,可能引發焦慮症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影響睡眠、荷爾蒙和免疫系統。家人即使只是簡單的關心對話,也有助共同度過難關。
3. 運動過頭或完全不動
康復期患者每周適宜進行約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瑜伽、伸展或輕度重量訓練。運動強度以「有點喘但仍能說話」為原則,避免過度或不足。
4. 狂吃保健品,亂補營養
缺乏臨床醫學證據的草本製品或保健食品,可能影響化療藥物藥效。食用任何補品前應確認有明確標示,並告知主治醫生。若不確定情況,寧可不吃。
5. 以為「康復期」等於「沒事了」
多數患者在康復期心態鬆懈,甚至不進行術後追蹤。然而手術僅能清除腫瘤,殘留的癌細胞在荷爾蒙改變、免疫力下降時,仍可能伺機而動。
預防癌症復發3關鍵
廖繼鼎提醒,癌症康復期患者必須謹記3件事:
1. 定期準時覆診
無論生活多忙碌,預定的覆診日一定要到,這是監測恢復狀況與早期發現異常的最重要防線。
2. 事先準備問題
每次檢查前,將想詢問醫生的問題寫下來,避免因緊張或匆忙而遺漏重要事項。
3. 建立夥伴關係
將醫生視為共同對抗疾病的合作夥伴,而非評斷病情的裁判,開放溝通有助制定最適合的治療與追蹤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