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乙型流感 │ 今年首宗兒童流感死亡,13歲女生染病7天不治,同學現病徵

乙型流感 │ 今年首宗兒童流感死亡,13歲女生染病7天不治,同學現病徵

健康解「迷」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於公布,一名就讀馬鞍山東華三院黃鳯翎中學的13歲女生,因感染乙型流感,引發嚴重併發症,由確診至病逝,僅僅7日。中心指該女生生前健康狀況一直良好,惟自本月5日開始出現4大常見流感病徵,9日在家中突然暈倒送院,最終於12日情況惡化,不幸病逝。

 

生前曾現4症狀及暈倒家中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該名13歲女生在10月5日開始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及流鼻水,她的徵狀持續,其後於10月9日在家中暈倒,隨即被送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同日被轉送香港兒童醫院。她的鼻咽拭子樣本經化驗後,證實感染乙型流感,並併發腦病變、心肌炎及休克。儘管已留醫兒童深切治療部,但女生其後情況一直轉差,最終於10月12日不幸病逝。

 

同級同學亦現病徵

 

  女生的家居接觸者暫時沒有病徵。她的3名同級同學在10月3日至9日出現輕微流感病徵,全部毋須入院,而她學校其他班級暫時未有出現爆發情況。中心已向校方建議需實施的感染控制措施,並會對該校進行醫學監察。

 

開學後流感爆發9宗嚴重個案

 

  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表示本港自去年6月以來,首次有兒童因感染季節性流感而死亡。本港正值夏季流感季節,學校的流感樣疾病爆發個案自9月起大幅上升。由開學至今錄得9宗涉及兒童流感的嚴重個案和1宗死亡個案,年齡介乎3至17歲,其中8人過往的健康狀況良好。

 

醫生拆解3類流感+傳播途徑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吳健聰醫生接受訪問時指出,相較一般傷風感冒,流感無論於併發症、死亡率及傳染性,都更加嚴重,而流行性感冒主要分為3大類,其中傳播途徑、症狀及死亡率都有不同差異。

 

  流行性感冒主要分為下例三種,無論傳播途徑、流行程度及死亡率都有所不同:

 

  • 甲型:甲型流感通常症狀較為嚴重,病毒除了經人傳播外,亦可經人及動物感染,例如大家所熟悉的禽流感,病毒所產生的變異株亦容易產生大流行疫情。
  • 乙型:乙型流感則只會於人與人之間傳播,並不會於人與動物間傳播,症狀亦較甲型流感輕微。雖然如此但高危族群,例如較年長人士、長期病患者等, 亦會較易產生肺炎等併發症,甚至需要入院,不過死亡機率較少。
  • 丙型:丙型流感較為罕見,病例中亦較少嚴重個案,因此不必擔憂。

 

黃金治療時間約48小時 患上流感應盡早求醫

 

  吳健聰醫生強調指,高危人士或長期病患出現發燒後,應該盡快進行流感快速測試,假如測試屬陽性,48小時內處方流感藥物後,病徵紓緩及產生併發症機會將大幅減少,尤其長者因流感入院、甚至致死的機會可大幅減低,假如懷疑自己患有流感,應盡快進行測試、處方藥物治療會更好。

 

同場加映:拆解甲流/乙流/普通感冒症狀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曾在訪問中表示,流感高峰期一般出現在1至2月及7至8月,流感症狀又與感冒、新冠肺炎頗為相似。醫生教大家分辨方法:

 

  • 感冒:一般情況下,多為輕微的呼吸道感染,症狀相對較不明顯,患者亦有較大機會在短時間內自行痊癒。
  • 流感及新冠病毒:大多會出現疲倦、發燒、肌肉痛、頭痛等症狀。

 

  不過,醫生亦坦言,在臨床上即使行醫經驗豐富,也較難單憑症狀分辨兩者;因此建議可使用快速抗原測試進行檢測。

 

  透過流感病毒抗原或核酸檢測的方法,患者更能明確清楚究竟是患甲型流感或乙型流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感染和臨床微生物科副主任醫生李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分別指出「季節性流感」(甲流/乙流)的症狀區分:

 

臨床表現

 

  • 甲流/乙流皆起病快,一般出現不適後第二天就高燒;
  • 乙流的症狀會比甲流稍微輕微,爆發機率低,傳播速度相對慢,但同樣會有發燒、全身酸痛、喉嚨痛、咳嗽等症狀;
  • 兒童染上乙流,更容易有嘔吐腹瀉的消化道症狀。

 

變異性

 

  甲流更容易引起流感病例高發,傳播速度也更快,同時變異比乙流病毒更快。大部分人即使感染甲流後,獲得的免疫力保護期也較短,相反感染乙流後獲得的保護力持續時間更長。

 

3種情況應即入院

 

  本港家庭醫生林永和曾接受訪問時指出,流感症狀一般來得比較急速,「可能原本好健康,短短幾個小時就發高燒四肢無力,咁就有較大機會係感染流感,而非一般感冒」。林醫生提醒,甲型流感有機會引致嚴重併發症,最嚴重可引致死亡,建議一旦出現感冒病徵後應盡快求醫,如出現以下情況應考慮立即入院:

 

  • 含氧量持續低於95/心跳持續在每分鐘100下以上
  • 出現抽筋/持續嘔吐
  • 神志不清/步履不穩

 

接種疫苗最佳時機

 

  由於流感病毒種類較多,且會不斷變異,即使曾感染流感並康復,亦僅有3個月左右的時間,染疫風險較低,之後仍有機會再感染其他流感病毒,因此梁子超醫生建議接種流感疫苗,主要目的是預防重症,以及減低在下一個季度染病的風險。

 

  流感患者在康復4至8周、症狀完全消失後接種,以減少副作用。

 

8大高危人士容易感染流感

 

  本港家庭醫生林永和醫生接受訪問時指出,一般來說每年會有兩個季節會爆發流感,街上會有很多人患傷風感冒,稍一不慎就會容易感染。若衛生意識不足,容易感染病毒,如兒童、長者等屬於高危族群。此外,若經常身處於高風險環境工作,如院舍職員、醫護人員等,同樣需要做好個人衛生,避免生病:

 

兒童 - 衞生意識不足

行動不便的長者 - 防備病毒的措施上有所鬆懈

糖尿病患者

癌症病人/免疫力低人士

孕婦

肥胖人士

醫護人員/院舍職員

家禽業從業員/屠宰員

資料來源:家庭醫生 林永和醫生

 

注意5類營養素補充

 

  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於Facebook發文提醒公眾,指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劉博仁表示,一旦染上流感,其實可多補充以下5類營養素,以助長康復及預防病情惡化:

 

維他命C
功能:提升免疫力、抗氧化、減少感冒期間的症狀嚴重度。
食物來源:柑橘類水果(柳橙、葡萄柚)
補充劑量:
一般保健:1000mg/天
感冒時:可增至2000mg/天(分次服用)

 

維他命D3
功能:調節免疫系統,減少病毒感染的風險。
食物來源:曬太陽(每天15-30分鐘)
補充劑量:
一般保健:1000-2000IU/天
感冒時:可短期增至5000IU/天,加速免疫反應

 


功能:抑制病毒複製、減少感冒持續時間。
食物來源:南瓜子、紅肉、堅果、海鮮(生蠔含量最高)
補充劑量:
感冒時建議10-15mg/天,最多不超過40mg/天

 

益生菌
功能:支持腸道免疫,減少病毒感染後的腸胃不適。
食物來源:乳酪、泡菜、味噌、益生菌補充劑。

 

Omega-3 脂肪酸
功能:減少發炎,提升免疫反應。
食物來源:魚油、亞麻籽、奇亞籽

資料來源: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