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養生|寒露防燥邪、3款養肺潤燥茶飲糖水推薦
寒露深秋時,燥邪盛行。註冊中醫師張立彤指出,肺應秋,秋天肺氣最旺,肺喜潤而惡燥。但「燥」為秋天主氣,秋令燥邪,最容易從口鼻侵犯人體,損傷肺臟,使人出現乾咳少痰、咽乾鼻燥、口乾唇裂等症狀,故秋季養生進補當以潤為宜,以養肺潤燥為重點。
張醫師表示,秋季天高氣爽,其氣清肅,空氣濕度低,使人易感「燥邪」而致「燥病」。中醫學認為,「六邪」來自自然界的致病因素有六種,包括風、寒、暑、濕、燥、火。它們原本是六種氣候變化,在正常情況下,被稱為「六氣」。六氣變化異常,或人體抗病能力下降,不適應外界氣候變化時,「六氣」即成了「六淫」可使人生病。六淫的致病多與季節和環境有關,如冬季多寒病,春季多風病,夏季多暑病,長夏多濕病,深秋則多燥病。
燥邪致病分「外燥」「內燥」
燥邪致病,有「外燥」、「內燥」之分。夏末初秋又稱「長夏」,尚有夏季餘熱,與燥結合,侵害人體,繼而使人出現口渴、咽乾、鼻燥、乾咳無痰等症狀。當「津傷」達到一定程度便會津傷化燥轉成內燥。由於津液虧少,內不足灌溉臟腑,外不足濡潤腠理孔竅肌膚,導致燥熱由內而生,繼而使人出現肌膚乾燥、脫屑、唇焦咽乾、便秘、舌紅無津等症狀。
因此,秋季飲食多以甘潤、滋陰為原則,能增強人體抗燥邪的能力,減少燥病的發生。這些甘潤的食物主要包括蘋果、雪梨、雪耳、馬蹄、甘蔗、百合、玉竹、沙參、燕窩、花旗參、石斛、麥冬等。
張醫師推介防秋燥食療
‧蘋果雪梨無花果茶
材料:蘋果1個,雪梨1個,北杏1錢,大南杏3錢,土耳其無花果5粒。
做法:蘋果去皮、心,切片,雪梨洗淨連皮、去心,所有材料洗淨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煲30分鐘即可。
功用:潤燥生津,滑利大腸。
‧銀蓮百合糖水
材料:銀耳(雪耳)2錢,蓮子肉3錢,鮮百合5錢,雞蛋2隻,冰糖隨量。
做法:銀耳、鮮百合浸泡洗淨與蓮子肉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煮至蓮子肉爛,加入冰糖、雞蛋拌勻,即可食用。
功用:滋陰潤肺,寧心安神。
‧烏梅潤肺飲
材料:烏梅5錢,山楂2錢,麥冬3錢,玉竹2錢,甘草1錢,冰糖適量。
做法:材料洗淨,加水六碗共入煲,以大火煲滾後轉文火煎約40分鐘,隔渣調入冰糖代茶飲用即可。
功效:潤肺生津開胃。
被訪者簡介
註冊中醫師張立彤
香港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為註冊中醫師何國璋教授授徒(婦兒內外及老人科);註冊中醫師吳澤偉授徒(骨傷學);香港大學中醫學碩士(針灸學);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學士;台灣林氏結構治療證書。平素強調臨床診治要藥療、針灸、推拿、導引與食療並舉,推崇藥王孫思邈對治未病的思維,重視前人的寶貴經驗,但尊古而不泥古。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