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食惹禍|32歲男連續兩日打邊爐+BBQ腹痛送院,抽出「牛奶血」確診急性胰臟炎
國慶連中秋,許多人趁此機會與親朋好友團聚,大吃大喝幾乎是必備活動。但如果毫無節制,隨時為身體帶來傷害。浙江寧波一名32歲陳姓男子就因放縱飲食,連續兩日打邊爐加BBQ,導致腹痛送醫,醫生甚至從他體內抽出了「牛奶血」,確診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臟炎」,被送進EICU(急診重症監護室)治療。
據內媒報道,近日浙江寧波市第二醫院急症室,接連收治了包括陳男在內的4名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臟炎患者。他們都是約30歲左右的年輕人,病因全是因節日期間暴飲暴食導致。
飲食危機丨32歲男連續兩日打邊爐加BBQ 腹痛蔓延至背部
報道指出,國慶假期間,陳男先是與親戚打邊爐,吃到肚子幾乎「撐爆」才停。翌日又與朋友吃燒烤,從傍晚一直吃到深夜,期間還喝了兩瓶啤酒。當晚,陳男感到腹部不適,到了深夜,腹痛突然加劇,並擴散至整個腹部和腰背位置,家人隨即趕緊將他送院。
檢查後發現,他的胰臟發炎並伴隨周圍組織滲出,甘油三酯高達82.46mmol/L,超出正常值上限(1.7mmol/L)約48倍,總膽固醇也嚴重超標。從陳男體內抽出的血液明顯呈現乳白色,是典型的「乳糜血」(俗稱「牛奶血」)。最終,他被診斷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臟炎」。
寧波市第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杜力文表示:「再晚點送過來,情況可能就非常危險了!」陳男最終被轉入EICU(急診重症監護室),目前仍在恢復中。
杜力文醫生指出,過去胰臟炎患者多為中老年人,但如今因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臟炎愈來愈多,已成為節慶假日的「常見病」,且患者年齡明顯年輕化。他提到,年輕患者得高脂血症急性胰臟炎的病例激增,這些病人有幾個共同特點:
- 幾乎不喝水,日常以奶茶、可樂等含糖飲料為主
- 飲食偏愛炸雞、漢堡、打邊爐等高油高糖食物
- 平時久坐、缺乏運動,體重普遍超標
他進一步解釋,長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會逐漸擾亂代謝功能,先逐漸變胖,接著出現高血脂、高血糖,甚至脂肪肝。當肝臟無法正常代謝脂肪,血液中的「游離脂肪」就會增多。這些脂肪容易堵塞胰腺的微細管道,從而引發急性胰臟炎。
杜力文強調,輕度胰臟炎表現為胰臟水腫,妥善治療即能恢復;但若惡化為重症,可能導致胰臟出血壞死,引發感染、腹膜炎甚至休克,病死率相當高。
他特別提醒,胰臟炎引起的疼痛通常表現為持續性劇痛,多集中在上腹部,常伴隨嘔吐、發燒等症狀。一旦出現這類症狀,切勿猶豫,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牛奶血」可致血管栓塞增中風風險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醫務總監李卓廣醫生曾受訪,解構「牛奶血」的成因。他表示,牛奶血是由於吃得太肥膩,長期過量吸收油分,令原本呈半透明金黃色的血漿和血小板變成奶黃色。
李醫生指出,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過高,可引致胰臟發炎問題,會令血脂增加出現「牛奶血」,長遠令血管栓塞,增加患心臟病及中風風險。
他提醒,市民應少食高脂食物,例如打邊爐時,少吃肥牛等肉類、生根、響鈴及不要點麻辣湯。而餐飲盡量不選擇咖啡或茶,可選擇檸水,又或在餐後2、3小時才喝茶或咖啡,待身體有充足時間吸收食物中的鐵質,同時適量進食含豐富鐵質的食物。
同場加映丨降血脂6大重點
1.不油炸/油煎/油酥
2.戒掉煙酒習慣
3.減少進食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酸食物
4.控制體重/體脂肪
5.多使用植物油
6.多吃高纖維食物
資料來源:高敏敏 營養師
胰臟癌因素|8大高危族群
台灣整合醫學科醫生方冠傑曾指出,以下8類人士皆為高風險族群,建議定期進行胰臟癌篩查。
1.年紀大
2.有家族癌症病史
3.肥胖/缺乏運動者
4.抽菸酗酒者
5.糖尿病
6.胰臟結構異常者
7.工作常接觸某些化學物質者
8.反覆胰臟炎者
資料來源:台灣整合醫學科醫生方冠傑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