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陷阱 │ 醫生揭5大日用品暗藏健康危機,恐增患癌失智風險

致癌陷阱 │ 醫生揭5大日用品暗藏健康危機,恐增患癌失智風險

健康解「迷」

  家居用品/致癌物/癌症|家中經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可能是隱形健康殺手!台灣重症科醫生黃軒指出,每日接觸的「5大日常用品」恐藏危機,若使用方法錯誤,便可能危害健康,甚至提升罹患癌症或神經疾病的風險。他表示,只要稍微改變習慣,就能將風險大幅降低。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提到,家中經常使用的5個生活用品,其實隱藏不少潛在風險。當中分別是塑膠容器芳香劑強效清潔劑不沾鍋(易潔鍋)殺蟲劑等日常物品,這些產品本身未必有害,問題在於長期錯誤使用下,它們釋放的化學物質,可能影響荷爾蒙、損傷呼吸道,甚至與癌症或神經疾病有關。

 

致癌危機|5大日常用品藏危機

 

  黃軒列出,以下5大常見日常用品,當中暗藏的健康危機:

 

1. 塑膠容器遇高溫易釋毒

 

  不少人會用塑膠盒盛裝剩菜,並直接放入微波爐加熱,此舉可能使雙酚A(BPA)與鄰苯二甲酸酯溶出,被人體攝入。這些化學物質會干擾荷爾蒙,長期累積可能引發荷爾蒙失調、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生育能力下降。

建議:塑膠盒僅用於冷藏,避免加熱。如需加熱,改用玻璃、陶瓷或不鏽鋼材質。

 

2. 芳香劑增加患肺癌風險

 

  使用芳香劑時,會吸入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例如甲苯與甲醛,可能刺激呼吸道、引發慢性咳嗽、加重氣喘或過敏,長期接觸甚至與肺癌風險有關。

建議: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如需除臭,可改用竹炭包、小蘇打粉,或種植虎尾蘭、吊蘭等天然植物。

 

3. 強效清潔劑恐致化學灼傷

 

  清除廚房油污或浴室垢漬時,使用強效清潔劑雖然方便,但若將漂白水與鹽酸混合,會瞬間釋出有毒氯氣,吸入之後,不僅引發劇烈咳嗽,嚴重時可能導致急性肺水腫。

建議:避免混合使用清潔劑、打掃時保持環境通風、配戴手套與口罩,並可使用小蘇打加白醋來清除頑固污垢。

 

4. 不沾鍋高溫裂解損肝

 

  不沾鍋塗層若刮損或高溫空燒,會釋出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這種「永久化學品」進入人體後很難排出,長期累積下可能增加癌症風險、引發免疫異常與肝臟疾病。

建議:避免以猛火快炒或空燒不沾鍋,塗層剝落應立即更換,或可改用玻璃、陶瓷或不鏽鋼鍋具。

 

5. 殺蟲劑帶來神經系統風險

 

  殺蟲劑中的有機磷與除蟲菊酯成分,可能影響兒童腦部發展,並增加柏金遜症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建議:防蟲優先使用捕蟲紙、蚊帳或紗窗,若需噴灑殺蟲劑,應選擇低毒性產品,使用後立即通風,並讓孩童與寵物暫時遠離該區域。

 

同場加映|睡房3大細菌溫床

 

  綜合《每日郵報》、《紐約郵報》報道,美國加州胃腸科醫生Saurabh Sethi曾先後於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進行肝膽腸胃醫學研究培訓,目前是加州胃腸病理科專家。他曾在Instagram發布影片,指出臥室中常見的3樣物品可能暗藏健康風險,呼籲大眾盡快替換。該影片上架一個月即突破210萬次觀看,引發廣泛討論。

 

睡房3大毒物

 

枕頭:使用超過1至2年的枕頭容易積聚塵螨、汗水及過敏原

空氣清新劑:罐裝空氣清新劑可能釋放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及揮發性有機物(VOC)

床褥:使用7至10年的床墊可能因支撐力下降,導致慢性背痛

 

致癌成因|6類常見環境致癌物

 

  台灣家醫科醫生李唐越曾指出,環境荷爾蒙可以透過空氣、水、食物及皮膚接觸等途徑進入與累積在人體內,進而危害健康。生活中常見環境致癌物有以下6類,應盡量避免。

 

6類常見環境致癌物

 

1. 溴化阻燃劑(BFRs)

● 家具、衣物防火塗料恐影響發育

 

2. 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

● 不沾鍋、食品包裝

 

3. 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

● 化妝品、食品防腐劑

● 恐擾亂激素

 

4. 雙酚A(BPA)

● 罐頭、收據熱感紙是主要來源

 

5. 塑化劑(Phthalates)

● 常見於PVC地板、雨衣、玩具及香水

● PVC製品緩釋毒素,飄散空氣中

 

6. 戴奧辛(Dioxin)

● 列「人類一級致癌物」

● 來自垃圾焚燒、工業排放,會附著於空氣微粒或沉積於土壤、水源

● 損害免疫、神經系統,導致畸胎

 

資料來源:家醫科醫生 李唐越

 

長期接觸恐增致癌危機

 

  這些生活環境中的毒素會透過經常接觸或吸入,累積在體內且不容易被排除,長期會誘發癌症。李唐越續指,這些環境荷爾蒙只需要極少量就能夠影響身體技能。它們能夠偽裝成女性體內的雌激素,產生致癌性代謝物。以下綜合一些可能誘發的隱患,包括男女頭號癌症殺手:

 

● 女性:乳癌、子宮內膜異常增生

● 男性:前列腺癌、睪丸癌、不正常性發育、降低生殖力、腦下垂體及甲狀腺功能異常等

● 其他:大腦神經內分泌障礙、脂肪肝、甲狀腺功能不全、脂肪堆積、代謝紊亂

 

致癌成因|10招遠離環境致癌物

 

  如何避免生活中的環境荷爾蒙?李唐越建議,從日常用品和食物入手減少攝入環境荷爾蒙,當中包括一些使用習慣和飲食器皿,例如不少人會習慣直接不洗穿上新衣,或是貪方便快捷經常吃外賣或加工食品,營養不均衡之餘,亦會導致肥胖,從而增加患上癌症的機會。

 

10招遠離環境致癌物

 

1. 使用玻璃產品代替塑料製品

2. 不要用塑膠製品裝熱食或微波 

3. 若非用不可,選擇1、2或5標籤的塑膠製品

4. 減少罐頭食品和加工品

5. 補充維他命A、B、C、E、GSH穀胱甘肽

6. 多喝水,多吃綠葉蔬菜、十字花科

7. 少吃肥肉或在做飯時把油脂瀝乾

8.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9. 勤洗手、減少皮膚接觸

10. 慎選塗抹擦洗的產品,新衣服過水再穿

 

資料來源:家醫科醫生 李唐越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