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萬人大型研究證實:1種蔬菜每日半碗可減26%患癌風險,對3大癌症特別有效
正確飲食有助預防癌症!台灣放射腫瘤科醫生廖志穎分享,引述BMC期刊的研究發現,「一類食物」只要每日習慣進食半碗,就比完全不進食,罹癌風險可降20%至26%。他更建議以「清蒸」方式烹調,能保留較多營養成分。
放射腫瘤科醫生廖志穎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分享,一項發表於BMC期刊上、分析超過60萬人的大型研究結果。研究團隊追蹤每日攝取西蘭花對健康的益處,發現每日至少進食半碗的人士,癌症風險可下降20%至26%,尤其對肺癌、大腸癌與乳癌的效果特別明顯。
廖志穎解釋,西蘭花屬於「十字花科蔬菜」,含有豐富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維他命C及類黃酮等,這些物質具抗氧化作用,能保護細胞DNA,減少慢性發炎,並啟動體內解毒酵素,幫助清除致癌物質,還能抑制腫瘤細胞增殖。
不過,廖志穎提醒,西蘭花的營養保存與烹調方式存有密切相關。他指出,西蘭花的抗癌功效主要來自蘿蔔硫素,而它來自「芥子酶(myrosinase)」的作用,而這種物質在遇上高溫易被破壞,因此烹煮時需掌握時間與火候。
抗癌飲食|4個烹調西蘭花方式 維持抗癌營養
廖志穎建議以下4個烹調方式,幫助維持西蘭花的抗癌營養:
1. 清蒸(蒸3至5分鐘):
保留最多蘿蔔硫素和維他命C,蒸到鮮綠微脆即可,不要過熟。
2. 快炒或快煮
用大火快炒2至3分鐘;如進行汆燙,建議1至2分鐘即撈起,以避免酵素流失過多。
3. 生食或涼拌
可將西蘭花切為小朵後生食,搭配檸檬汁或橄欖油,兼顧營養與風味
4. 加「生的十字花科蔬菜」混搭
若西蘭花烹調過熟,也可加入少量生白蘿蔔絲或芥藍芽苗,補充酵素,促進蘿蔔硫素生成。
此外,他不建議長時間水煮、微波或燉煮,因維他命C、B雜會溶於水,抗癌成分大量流失。而高溫亦會破壞蘿蔔硫素生成,微波時間過長也有相同風險,使防癌效果降低。
抗癌飲食|建議每周至少進食2至3次
廖志穎提醒,西蘭花是天然的防癌蔬菜,建議每周至少進食2至3次,並採用適當的烹調方式,再搭配其他生的十字花科芽苗菜(如芥藍芽苗),即可最大化抗癌效果。
同場加映|5種防癌蔬菜
急診科醫生張適恆曾在其YouTube頻道中分享,目前已知的植化素超過13萬種,但在健康領域經過深入研究且可食用的大約只有200種。當中,蔬菜所含的植化素最豐富,他特別推薦以下5種蔬菜,其所含的植化素具有抗癌功效,而其中番茄所含的茄紅素更可預防12種癌症。
5種防癌蔬菜
芹菜
芹菜所含的「芹菜素」能抑制癌細胞生長,激活細胞中的P53蛋白,阻止異常細胞繼續分裂和累積,避免形成腫瘤。
建議食用方法:建議直接食用芹菜比攝取營養補充品更能有效攝取芹菜素。
西蘭花
含有豐富的蘿蔔硫苷,在切碎或破壞過程中會轉化為抗癌物質蘿蔔硫素。促使受損細胞或癌細胞自我凋亡,抑制腫瘤生長,同時防止癌細胞轉移和產生抗藥性。
建議食用方法:建議烹調時先將西蘭花切碎並靜置10分鐘,以保留芥子酶的活性,讓蘿蔔硫苷充分轉化為蘿蔔硫素。
紅蘿蔔
紅蘿蔔富含維他命A、B6、B7和K,其中所含的木犀草素能調控癌細胞凋亡,並抑制腫瘤周圍血管新生。
洋葱
洋葱不僅含有蘿蔔硫苷,還富含槲皮素,尤其以紅皮洋葱含量最高。研究顯示,攝取槲皮素能顯著降低肺癌風險,促使癌細胞自我毀滅。
建議食用方法:由於槲皮素是脂溶性物質,建議隨餐食用以提升吸收效果。
番茄
番茄中的茄紅素能預防多種癌症,包括攝護腺癌、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肺癌、膀胱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癌與胰臟癌等12種癌症。
建議食用方法:建議烹煮後搭配油脂食用或榨成果汁飲用。
資料來源:急診科醫生張適恒
同場加映|12種最佳抗癌食物
台灣營養師程涵宇亦曾指出,有科學證據研究顯示,以下12種抗癌食物可有助降低癌症風險,建議大家多食用五顏六色的蔬果類天然食物、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癌症找上門。
12大防癌食物
1. 西蘭花
2. 紅蘿蔔
3. 豆類
4. 莓果
5. 堅果
6. 橄欖油
7. 薑黃
8. 柑橘類水果
9. 亞麻籽
10. 番茄
11. 大蒜
12. 魚
資料來源:營養師程涵宇
同場加映|6大提高患癌風險飲食習慣
6大飲食地雷提高患癌風險
1. 攝取過量加工食品
2. 過量攝取紅肉
3. 攝取纖維量不足
4. 吃太多甜食
5. 飲食不規律或吃太飽
6. 飲酒過量
資料來源:台灣胸腔暨重症科醫生黃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