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退化體驗館,感受失智之苦  即測14個風險因素,及早檢測把握治療黃金期

腦退化體驗館,感受失智之苦 即測14個風險因素,及早檢測把握治療黃金期

黎凱欣
照顧者手記

  齊來做個腦力小測試。請閉上雙眼,雙手平舉,沿地踏步30下。然後睜開雙眼,保持在原地不動。看看自己是否仍在同一位置,還是已不小心偏離。

 

  謎底揭曉,若與原本位置相距30厘米,或者角度偏離30度,那麼要留意大腦與身體的協調能力,甚至評估是否與腦退化先兆有關。

 

  筆者近日在社交媒體,分享了這個源自賽馬會耆智園「觸・動・記憶體驗館」的互動遊戲,吸引不少朋友一試身手;至於我的成績,就不細表了。促使我自告奮勇參與的原因之一,是父親與已故外婆皆為腦退化患者,我難免擔心自己會否步其後塵。

 

腦退化體驗館,感受失智之苦  即測14個風險因素,及早檢測把握治療黃金期

「觸・動・記憶體驗館」展區一,透過互動體驗,讓公眾掌握腦部不同區域的功能與重要性。(圖:賽馬會耆智園)

 

腦退化體驗館,感受失智之苦  即測14個風險因素,及早檢測把握治療黃金期

體驗館內的「原地踏步」測試。

 

最年輕失智者,僅38歲

 

  畢竟腦退化並非老年專屬,本地最年輕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僅38歲,未到領取樂悠卡的年紀,已被病魔纏繞的個案亦屢見不鮮。
參觀展覽前,我剛讀畢已故日本失智症權威長谷川和夫醫生的自傳《身為失智症專科醫師,我罹患了失智症》。長谷川醫生研究腦退化五十餘年,最終亦走上失智之路,他在書中感慨疾呼:請不要遺棄我們這些腦退化患者。讀來讓人心有戚戚焉。

 

  若要對腦退化產生共感,必先讓公眾理解失智者的處境,並意會記憶的可貴,失智者忘了,旁人卻忘不了。這段感知旅程,就在期間限定的「觸・動・記憶體驗館」呈現。

 

腦退化體驗館,感受失智之苦  即測14個風險因素,及早檢測把握治療黃金期

 已故日本失智症權威長谷川和夫醫生撰寫的《身為失智症專科醫師,我罹患了失智症》,內文有一段題為「請不要遺棄我們」,希望公眾或家屬為失智者作出決定時,不要把失智者排除在外,也不要棄他們於不顧。

 

走進腦退化日常

 

  展館設有多個互動環節,讓參加者走進失智長者的日常,切身感受他們的「難」。我尤記得一個環節,要模擬腦退化患者扣鈕之苦,這令我格外觸動,因為我的腦退化父親,的確已不懂扣鈕。對他而言,這是一項幾近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腦退化體驗館,感受失智之苦  即測14個風險因素,及早檢測把握治療黃金期

藝人李佳芯是耆智園大使,早前出席體驗館揭幕禮。(圖:賽馬會耆智園)

 

腦退化體驗館,感受失智之苦  即測14個風險因素,及早檢測把握治療黃金期

賽馬會耆智園助理社會工作主任林詠妮,介紹我們的「腦人」城展區互動體驗,如何讓參加者親身感受腦退化患者每日面對的挑戰。

 

  館內亦設有攤位,邀請參加者寫下那些微小而珍貴的瞬間。我憶起父親病情尚輕時,自己未及時了解他的意願與最珍視的回憶;如今只能揣摩他的心思,難免留有遺憾。

 

  偶爾我會想,如果時光能倒流至父親與外婆年輕之時,是否有甚麼可以超前準備、預防失智。

 

 

腦退化體驗館,感受失智之苦  即測14個風險因素,及早檢測把握治療黃金期

參觀者可以寫下自己最珍貴的回憶,重新思考記憶的價值。

 

  權威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委員會於去年發表報告指出,預計至2050年前,全球腦退化患者數目或較2019年幾近倍增,達1.53億。然而,若能消除十四項與腦退化相關的風險因素,或可預防或延緩約45%的個案。

 

腦退化體驗館,感受失智之苦  即測14個風險因素,及早檢測把握治療黃金期

插家師麥東記以插畫形式,呈現14項與腦退化相關的風險因素,包括抑鬱及腦部創傷等。(圖:賽馬會耆智園)

 

腦退化體驗館,感受失智之苦  即測14個風險因素,及早檢測把握治療黃金期

展區內的扣鈕互動體驗,讓公眾體驗到扣鈕對失智者而言,十分艱巨。(圖:賽馬會耆智園)

 

腦退化體驗館,感受失智之苦  即測14個風險因素,及早檢測把握治療黃金期

展館設計以大腦為概念,場內亦有不少與大腦有關的介紹和體驗。(圖:賽馬會耆智園)

 

14個風險因素, 即測有否中招

 

  那14項風險因素,以及相對能夠減少腦退化的機會率,在「觸・動・記憶體驗館」也有詳盡介紹,包括:

 

–教育水平較低(若能避免,可消除5%失智機會)

–過量飲酒(1%)

–糖尿病(2%)

–吸煙(2%)

–高血壓(2%)

–肥胖(2%)

–缺乏運動(2%)

–抑鬱(3%)

–腦部創傷(3%)

–聽力受損(7%)

–高膽固醇(7%)

–視力衰退(2%)

–空氣污染(3%)

–社交孤立(5%)

 

  我最意外的是,聽力受損的風險程度之高,和高膽固醇並列,如果能夠改變,有助減少7%失智風險。

 

腦退化體驗館,感受失智之苦  即測14個風險因素,及早檢測把握治療黃金期

展館內,詳細解釋14項引起腦退化的風險因素,以及消除後,可以減低發病風險的百分比。

 

  雖然「觸・動・記憶體驗館」展期至10月10日,但認識與預防腦退化並無期限。緊記及早檢測、及早確診、及早介入,方能及早跟進並銜接社區支援。

 

  我的父親早在12年前出現輕微徵狀,輾轉接觸多個機構,後來於賽馬會耆智園接受檢測與評估,確診處於極早期階段,得以及早介入。彼時支援資源尚不如今日豐富,我們花了不少時間查詢,慶幸社區仍有日間中心提供訓練,配合藥物治療,減緩退化步伐,讓他過着有尊嚴且有質素的生活。

 

「智康健」計劃,及早檢測、確診及介入

 

  當年在檢測與介入方面遇到的困難,如今已大為緩解。賽馬會耆智園聯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推出賽馬會「智康健」腦退化檢測及社區支援計劃,並與七間合辦機構合作,自即日起至2026年11月,以醫社合作模式, 在基層醫療與社區層面推動及早檢測、確診與介入,協助懷疑個案接受診斷與支援。

 

  公眾可先下載「中大網上認知測試」手機應用程式,進行初步評估,若有需要,將可轉介至合作機構作更詳細的評估,並視乎情況,進一步轉介至受訓醫生作診斷與跟進。

 

  合辦機構亦會為確診者及其照顧者提供認知訓練、心理與社會支援服務,有助減慢退化速度,並讓患者與家屬有更多時間規劃生活與照護安排。

 

  我亦親自試用過「中大網上認知測試」手機應用程式,測試需聆聽問題並作答,約需十五分鐘,作為自我初步評估,既方便亦易用。

 

不要遺棄他們

 

  腦退化患者各有面貌,幾乎人人身邊都能看見其身影。面對並認識腦退化,是不容逆轉的社會趨勢。作為患者家屬,除了長期陪伴,更期盼社會對照顧者給予多一分理解與肯定。

 

  照顧記憶與認知漸失、意識彷彿活在另一個宇宙的失智者,所耗費的心力與體力、所經歷的氣餒與失落,除了以幽默自我調適,更需要社會伸出援手與真誠的認同。

 

  不要遺棄腦退化患者,也不要遺棄他們的照顧者。

 

賽馬會耆智園 25 週年呈獻「觸・動・記憶體驗館」活動詳情

日期: 即日起- 10月10日(五)

時間:上午11:30 - 晚上8:00 (星期一至五)

上午11:00 - 晚上8:0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最後入場時間為晚上7:30

地點: 荃灣荃景圍及青山公路荃灣段398號愉景新城D・PARK L1中庭

賽馬會「智康健」腦退化檢測及社區支援計劃網址:https://www.jccpa.org.hk/projects/dscs/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