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焦虛寒勿忽視!自我檢測、中成藥調理、艾灸3穴位助改善健康
上星期請大家摸摸肚臍以上的位置,摸到冷冰冰的,就是胃寒。今期想請大家摸一摸肚臍以下的位置,是否經常冷颼颼如寒冷庫似的?若是的話,那是「下焦虛寒」,對男性和女性都有很大影響,不能不注意。
中醫將人體分為「上、中、下」三焦,肚臍以下屬下焦,包含腎、膀胱、大腸及男女性生殖系統。當陽氣不足或寒濕侵襲,這不僅是溫度感受,更是生殖系統與泌尿功能減退的信號,會導致女性「宮寒」(子宮虛寒)和男性腎陽虧虛或寒滯肝脈。
現在提供下焦虛寒典型表徵的自我檢測Checklist,請大家看看有沒有以下情況。
(一)女性宮寒表現:
1. 經期腹痛:來經前幾天或來經之期間有腹痛,有些嚴重的情況是痛到不能下床又或要服用止痛藥。
2. 經血色暗:血色淤滯,而且夾有血塊。
3. 白帶清稀:量多透明如蛋清。
4. 下肢冰冷:膝蓋以下常年不溫,雙腳長年冰凍。
5. 腰骶/髖關節僵硬:久坐後加重。
6. 受孕困難:子宮環境不利著床,即使著床了,也容易流產。
(二)男性下焦虛寒表現(根據臨床數據顯示,下焦虛寒者中約有23%為男性):
1. 腰膝痠痛:晨起腰部僵硬痠痛。
2. 夜尿頻繁:每晚起床如廁2次以上。
3. 性功能減退:早洩、不舉、精削,或性功能障礙。
4. 腹股溝低溫:大腿內側溫度摸上去偏低。
5. 大便溏泄:進食生冷後或食得太飽容易腹瀉。
在中醫經典方劑裏,以下這些中成藥專治下焦虛寒:
(1)艾附暖宮丸(女性專用),藥材用到當歸、艾葉、香附、吳茱萸。(2)右歸丸(男女通用),材料包括熟地、附子、肉桂、鹿角膠。(3) 當歸四逆湯,藥材有當歸、桂枝、白芍、細辛、炙甘草、木通、大棗,適合手腳冰涼者服用。不清楚自己體質是否適合的話,最好先請教註冊中醫。
艾灸處理身體寒問題非常好,以下三個穴位是關鍵:
(1)關元穴(肚臍下3吋),這是培補元氣要穴,尤其是想生BB的男女,一定要勤力溫灸這個穴位。
(2) 命門穴(後腰對應肚臍),是溫通腎陽開關。
(3) 三陰交(內踝上3吋),是調理肝脾腎三經交滙點。
下焦嚴重虛寒者,需要每日溫灸20分鐘,連續四周後可改善下半體循環。都市人或許無法騰出時間每日艾灸,也可用艾灸貼代替。
再加上平時日常重點防護,下焦虛寒的問題,就可慢慢改善:
(1)女性忌穿露腰裝:後腰命門穴暴露易,讓寒氣直入督脈。
(2) 經期熱敷:可用艾草貼敷小腹。
(3) 下焦虛寒者,無論男女,少沖凍水涼,溫水澡有助維持陽氣。
(4) 戒凍飲:寒濕最易傷腎陽。
(5) 深蹲運動:每日至少30次促進下半身循環。
(6)特別推薦「腳踝保暖法」:中醫認為「寒從腳下生」,睡前用肉桂皮+生薑片煮水泡腳20分鐘(水位需過三陰交穴位),堅持兩周後會發現下半身冷感明顯改善。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