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健康 │ 血管老化與中風、心肌梗塞風險,名醫推介的保養血管3招,睡前按1穴位可回春30年
血管老化容易引發高血壓,增加心肌梗塞、患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要讓血管恢復年輕,日本有3位名醫分享了3招可以居家保養血管的方法,幫助改善血管健康。其中按臉部1個穴位,有助改善血液循環,使肌膚回復光澤。
據日媒《女性セブンプラス》報道,邀請3位醫生分享簡易有效的居家血管保養方法。這些方法毋須特殊器材,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幫助促進血液循環,維持血管彈性。以下是3位醫生的具體建議:
「動脈按摩術」幫助血管恢復年輕
79歲的大阪公立大學名譽教授、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井上正康,其血管年齡僅40多歲。其血管回春秘訣就是由他研發的「動脈按摩術」,能直接刺激動脈,幫助血管恢復年輕:
動脈按摩術重點:
● 手法:用手指將皮膚壓向骨骼,對深層動脈施壓,力度應「微痛但舒適」
● 效果:每日15分鐘持續2周,部分人血壓可降20mmHg;平日做5-10分鐘亦有效
1. 臉部按摩
臉部血管神經密集,睡前按摩10分鐘可改善血液循環,使肌膚更光澤緊緻。
● 步驟1:手掌按壓顴骨下方凹陷處
● 步驟2:用中指和無名指從鼻翼緩慢上下按摩至眼瞼間
2. 手腕血管放鬆
● 步驟1:一手握住另一手腕,如擰毛巾般扭轉
● 步驟2:被握手腕同時反向扭轉以加強效果
3. 手臂血管放鬆
● 步驟1:從手腕逐步移向前臂
● 步驟2:以足夠力道扭動,直至產生微痛但舒適感
4. 合谷穴降壓
按壓合谷穴可達降壓效果,此穴位於手背拇指與食指骨頭交會處。按壓能促進血液循環,放鬆僵硬肌肉,使上半身溫暖放鬆。效果約10分鐘顯現,持續兩個月有助穩定血壓。
● 步驟1:用拇指按壓該區域3-5分鐘,全面揉按
● 步驟2:初期可能有微痛感,習慣後會感到舒適。若過痛可改輕拍
5. 小腿按摩
小腿被稱為「第2心臟」,按摩小腿效果顯著,其肌肉收縮與放鬆有助血液回流心臟,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 步驟1:用掌根有節奏拍打小腿兩側,力度保持稍痛感,從腳踝向上至膝下約5分鐘
● 步驟2:用拳頭輕敲小腿後側,從跟腱向上至膝蓋後側約3分鐘
每日一匙醋 有助擴張血管
日本齒科大學客座教授、高血壓專家渡邊隆彥指出,夏季過度依賴冷氣和冷飲會使血管收縮,加速血管老化,導致血壓劇烈波動。渡邊教授建議,可以每日飲用1湯匙醋,由於醋能增加擴張血管物質腺苷(Adenosine),從而幫助降低血壓。不過,他指每個人反應時間不同,建議飲醋後測量血壓,找出自己的最佳飲用時機。他提醒,空腹時應避免先攝取澱粉(如飯、麵包),以免血糖飆升,引發餐後低血壓,建議先吃蔬菜,餐後飲用含咖啡因的茶或咖啡,有助預防血壓過低。
每日泡澡20分鐘 降心血管疾病風險
東邦大學榮譽教授、心臟科醫生東丸隆信表示,年輕時血管富有彈性,隨年紀增長會逐漸硬化,可能引發血管阻塞或破裂,嚴重時更會造成心肌梗塞、腦梗塞等致命疾病。他指出,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會刺激交感神經,使血管收縮,造成血壓上升,因此應限制使用電子產品。而日常應遠離瑣事、放鬆身心,多進行簡單深呼吸,緩解身體緊繃、釋放血管壓力。在睡眠方面,建議每日約睡7小時,感到睏時可午睡約30分鐘。
東丸醫生也建議可勤泡溫水澡,每周5日以上,浸泡約5-20分鐘,介乎38-42℃溫水。研究顯示,近乎每日泡澡者,相較每周少於兩次者,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疾病、腦中風、腦梗塞及腦出血風險明顯降低。
3位醫生均一致認為,最好每日堅持並頻繁測量血壓,透過固定時間測量,能更準確掌握血壓變化。持續1個月,即可找到最適合血管恢復活力的方法。
7大血管逆齡食物
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曾在其Facebook專頁表示,根據2025年一篇發表於《歐洲預防心臟醫學期刊》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該研究整合了145個臨床研究、超過5000名受試者的數據,發現有助血管健康的「關鍵因子」:黃烷-3-醇(flavan-3-ols)。這種分子是一種天然的植化素,普遍存在於以下7種食物中:
7大血管逆齡食物
綠茶
紅茶
可可粉
黑朱古力
蘋果
葡萄皮
葡萄籽
資料來源:基因醫生張家銘
4大飲食習慣 助血管重啟年輕模式
張家銘指出,黃烷-3-醇的作用不是只有短暫效果,長期攝取更能幫助修復血管,甚至有研究指出可使心血管死亡率降低超過25%。他強調,吃對食物,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幫血管進行復健,而要達到有效攝取量其實很簡單,只要養成以下習慣即可獲取足夠的黃烷-3-醇:
4大飲食習慣助血管逆齡
早餐加2匙無糖可可粉在燕麥中
每天吃1-2塊70%以上的黑朱古力
喝不加糖的茶(綠茶、紅茶、烏龍茶皆可)
搭配1個蘋果,或幾粒連皮葡萄
資料來源:基因醫生張家銘
按壓人體7大「搏動點」測試血管健康
身體不同部位的脈搏跳動,可以揭示不同血管的健康狀況。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生吳巍巍指出,人體有7大「搏動點」,若出現異樣恐怕是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先兆,提醒大眾要盡快求醫做詳細檢查。
按壓7大部位自測血管健康
顳部:頭部兩側太陽穴位置
搏動性耳鳴:耳內會間歇性出現波浪聲或脈搏聲
頸部:雙側頸部、喉頭兩側
手腕:手腕掌側內外分別是尺動脈、橈動脈的搏動點
腹股溝:大腿根部、腹股溝的中點
足背:足背的腳趾公和第二趾的趾縫延長線上
肚臍:肚臍周圍出現搏動性腫塊
資料來源:血管外科主任醫生 吳巍巍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