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壓 │ 女性更年期易血壓高,日做1件事輕鬆降血壓,3個月見效
隨著年齡增長,明明生活習慣沒變,但血壓卻愈來愈高?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指出,更年期女性停經後,雌激素會減少,面臨血壓升高的問題。不過,最新醫學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做1件事,3個月內就能有效改善血壓問題,為更年期女性帶來福音。
基因醫生張家銘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表示,一項2025年發表在《循環》(Circulation)醫學期刊的臨床研究,針對407名停經後女性進行實驗。受試者被分為三組:一組照常生活、一組減少久坐時間、另一組則被鼓勵「多站起來」,也就是增加每天的坐、站轉換次數(sit-to-stand transitions, STST),並進行為期3個月的追蹤。
每天站起來26次 3個月有效降血壓
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多站起來26次,3個月內能使舒張壓平均降低2.24 mmHg,收縮壓下降3.33 mmHg。張家銘指出,這代表毋需激烈運動,在日常生活裏多幾次「起身的意識」,即可有效改善血壓問題。
張家銘表示,雖然血壓下降幅度看似不大,但這些變化不是靠藥物,也不是靠大幅度運動,而是靠一點點生活中的改變。而且對停經後容易血壓升高的女性而言,已是相當顯著的成果。這樣頻繁的小動作,就是一種自然且有效的血管保養方式,能幫助穩定血壓、延緩血管老化。研究也發現,單純減少久坐時間對血壓改善效果有限,反而是頻繁「起立」的行為更能促進血管和肌肉。
日常5招輕鬆實踐「STST」運動
張家銘建議,想要穩定血壓,可以從以下日常5件小事做起:
- 於電視廣告時間,站起身走動一下
- 每次喝水時,站起來活動30秒
- 接電話時,改為站立講電話
- 開會或使用電腦前,先站立伸懶腰
- 如廁後多走幾步路
他強調,這些看似微小的動作都是有效的STST運動,毋需一次完成26次起身,只要分散在一天中進行,就可以幫助維持血管彈性,幫身體打下一場不輸給年齡的翻身仗。
醫生教3招關鍵助降血壓
台灣急診科醫生陳威龍曾表示,高血壓並非突如其來的疾病,而是長期錯誤生活習慣的結果,因此與其關心數值,不如就以下3大關鍵入手,從上根本控制病情。
1.飲食管理
2.培養運動習慣
3.體重管理
資料來源:急診科醫生陳威龍
高血壓患者4大調理關鍵
他續指,過去曾有研究證實減少5-10%體重即可顯著降低血壓數值,其主因主要與內臟脂肪減少、改善胰島素敏感度、降低血管發炎等相關情況,強調減重本身已是降高血壓的一種治療方法,另外高血壓患者亦應要注意以下4大調理關鍵:
定期量血壓
不要等到有症狀才檢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已經肥胖的人,更應該養成定期監測的習慣。
飲食控制
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與過量鹽分,選擇富含鉀離子的食物,例如小黃瓜、深綠色蔬菜來幫助血壓平衡。
運動習慣
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走、慢跑等,可以顯著降低血壓。不過更注意,患有高血壓的人必須注意運動強度,或是和醫師討論安排適合的運動。
睡眠與壓力管理
長期壓力大、睡眠不足,會影響交感神經,使血壓持續升高。
6種自然療法降血壓
哈佛醫學院教授Dr. Howard E.LeWine曾分享學術研究,提出6種自然療法,從起居生活、飲食、運動中著手改善高血壓問題。當中包括:
DASH飲食法
- 多吃水果、蔬菜、瘦肉、堅果、種子和穀物,限制紅肉、鈉和含糖食品和飲料的攝取
養成運動習慣
-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減肥
- 男性高血壓患者
- 每減1磅,上壓可以降低1mmHg
減少鈉攝取
- 少食加工食品,如即食麵、薯片、香腸等
適量喝酒
- 成年男性每日不超過2杯
- 成年女性每日不超過1杯
管理壓力
- 透過冥想或深呼吸
- 有效降低血壓
資料來源:哈佛醫學院教授 Dr. Howard E.LeWine
資料來源:基因醫生張家銘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