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療後的中醫調理:以五行理論降低副作用、提升元氣
註冊中醫師宋振基表示,癌症化療就像一場戰爭,用化學藥物直接攻擊癌細胞,目的是消滅它們或阻止它們繼續增長。但這場「戰爭」不只對付癌細胞,正常的好細胞也可能被波及,導致患者出現噁心、疲倦、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讓人感到很不舒服。
五臟對應五行
中醫的治療方式比較注重全身的平衡,強調「看整個人」,不只是針對某個病症。中醫還運用「五行學說」和「八字體質」來分析身體狀況。簡單來說,中醫認為人體就像一個小宇宙,五臟(肝、心、脾、肺、腎)分別對應木、火、土、金、水。這些元素如果失去平衡,就容易生病。
每個人的健康「密碼」
八字體質可以理解為每個人的健康「密碼」,是根據出生的年月日時推算出的體質特徵。比如:
- 八字火旺的人:屬於「火旺體質」,容易上火、發炎。化療期間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或發熱等問題。
中醫會用像黃連、金銀花這類清熱解毒的藥材來降火。
- 八字土弱的人:脾胃功能比較差,屬於「脾虛體質」。化療後容易出現食慾不振、腹瀉等問題。
中醫會用健脾藥材(如陳皮、茯苓)來改善消化功能。
- 八字水弱的人:腎臟功能比較弱,屬於「腎虛體質」。化療可能會加重腎臟負擔,讓人感到疲倦、免疫力下降。
中醫會用補腎藥材(如熟地、山藥)來增強腎氣,幫助恢復體力。
除了八字體質,中醫也用五行理論來調理化療的副作用:
- 肝(木):化療可能讓肝臟功能變差,導致情緒波動或疲勞。中醫會用疏肝的藥材(如柴胡、白芍)來幫助緩解。
- 脾胃(土):化療常引起消化問題,比如食慾差或腹瀉。中醫會用健脾的藥材(如陳皮、茯苓)來改善。
- 腎(水):化療可能影響血液系統,讓紅血球或白血球減少。中醫會用補腎的藥材(如熟地、山藥)來增強腎臟功能,幫助身體恢復。
中西醫配合 治療更全面
中醫和化療其實可以互相搭配。化療專注於消滅癌細胞,而中醫則幫助患者減輕副作用,恢復元氣。例如,透過分析每個人八字中的體質特徵(如火旺、土弱或水虛),中醫可以制定適合的調理方案。這種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不僅讓治療更全面,也讓患者更舒服、更有力氣對抗病痛。
被訪者簡介
宋振基中醫師
明德康健中醫及物理治療診所創辦人,註冊中醫師,擁有中醫與現代醫學雙碩士學位。以「醫玄同源」為核心理念,專注中醫體質學與八字命理學的融合,推動個性化健康管理模式。研發「愈茶方」AI智能舌診系統,通過人工智能實現舌象辨證數字化轉型,提升健康管理的科學性與普及性。創立「見字醫病」體質教育平台,結合八字五行與中醫辨證理論,幫助大眾精準認識體質,實現中藥個性化應用。更多參與在腫瘤支持治療及婦科疾病領域研究,將八字體質分析與中醫辨證相結合,構建精準診療方案,顯著提升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