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09
十月
紅磡香港體育館|林子祥 x 葉蒨文《白頭到老WE ARE ONE世界巡迴演唱會 – 香港站》 紅磡香港體育館|林子祥 x 葉蒨文《白頭到老WE ARE ONE世界巡迴演唱會 – 香港站》
紅磡香港體育館|林子祥 x 葉蒨文《白頭到老WE ARE ONE世界巡迴演唱會 – 香港站》
推介度:
09/10/2025 - 13/10/2025
03
九月
西九M+博物館|M+將於 2025 年 9 月與東亞領先文化機構合作呈獻:時代的稜鏡:日本的藝術實踐 1989‒2010、李昢:一九九八年至今的創作 及 春之宣言 西九M+博物館|M+將於 2025 年 9 月與東亞領先文化機構合作呈獻:時代的稜鏡:日本的藝術實踐 1989‒2010、李昢:一九九八年至今的創作 及 春之宣言
西九M+博物館|M+將於 2025 年 9 月與東亞領先文化機構合作呈獻:時代的稜鏡:日本的藝術實踐...
推介度:
03/09/2025 - 22/02/2026

基孔肯雅熱︱廣東省約6,100宗基孔肯雅熱確診,港輸入個案風險升高

基孔肯雅熱︱廣東省約6,100宗基孔肯雅熱確診,港輸入個案風險升高

健康解「迷」

  基孔肯雅熱︱炎夏蚊患嚴重,要注意防蚊!廣東省近日爆發「基孔肯雅熱」疫情,確診人數已急升至逾6100宗,當中9成來自佛山順德。衞生防護中心指,若現輸入個案,本港本地傳播風險偏高;歐家榮亦表示本港或有局部本地傳播,呼籲市民做好防護措施。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病處主任歐家榮曾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時表示,蚊傳病「基孔肯亞熱」今年分別在多地爆發,全球今年已錄得約22萬宗確診個案,主要來自位於南美、印度洋島國等地區。據衛生署了解,目前,廣東省共錄得約6100宗,當中9成來自佛山順德。

 

基孔肯雅熱︱廣東省錄約6100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 歐家榮:傳入本港風險高

佛山醫院病房加設蚊帳。(影片截圖)

 

基孔肯雅熱︱廣東省錄約6100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 歐家榮:傳入本港風險高

基孔肯雅熱︱廣東省錄約6100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 歐家榮:傳入本港風險高

食環署人員在各區進行防蚊滅蚊工作。(政府新聞圖)

 

基孔肯雅熱︱廣東省錄約6100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 歐家榮:傳入本港風險高

食環署呼籲市民加強防蚊。(政府新聞圖)

 

本港本地傳播風險高

 

  除廣東省外,澳門及深圳亦先後錄得基孔肯雅熱病例;而本港則未有確診個案。但歐家榮認為,由於基孔肯雅熱潛伏期短,傳播能力強,亦容易出現第二代及第三代傳播。加上香港天氣現時炎熱有利蚊子滋生,港人又喜歡外遊,中港兩地人員往來頻繁,因此香港出現輸入個案的風險相當大。一旦本地的白紋伊蚊叮咬輸入個案後再叮咬其他人,有中至高風險會造成本地局部地區傳播:

 

  如果有患者感染,身體發燒期間血液裡病毒量是很高,只要被本地蚊針咬後,蚊帶有病毒就很快傳開,傳播能力比登革熱更大。

 

變為風土病機率極低

 

  但歐家榮強調,基孔肯雅熱是法定需要呈報的傳染病,衛生防護中心已採取早發現、早控制策略,例如會先隔離懷疑個案,安排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及進行檢測,並向其查詢曾到過甚麼地方後通知食環署,在有關地點周遭250米範圍內大規模滅蚊,相信基孔肯亞熱變為風土病的機率極低。

 

  而且,基孔肯雅熱不會人傳人,市民毋須恐慌,最重要是防蚊。歐家榮指,衛生署已在香港各陸路口岸加強宣傳教育,同時建議全港醫生及醫院留意可疑個案。若果病人有外遊,又有發燒、皮疹、關節痛等懷疑感染基孔肯雅熱病徵,應第一時間轉介到醫院檢測和治療。

 

同場加映:基孔肯雅熱5大感染症狀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連慰慈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基孔肯雅熱傳播媒介為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或者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不會直接人傳人,但感染者若被蚊叮咬,蚊蟲可再傳播病毒給他人。患者感染症狀主要有5大方面,包括高燒、嚴重關節痛(可持續數週至數月)、皮疹、肌肉痛、頭痛等。約30%-40%患者可能出現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關節疼痛或僵硬,影響生活質量。

 

衛生署教7招防蚊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稱,本港常見的白紋伊蚊亦可以傳播基孔肯雅熱。基孔肯雅熱的輸入個案如在傳染期被蚊子叮咬,有機會導致本地傳播。如控蚊成效不足,更有爆發的風險。因此,市民不應掉以輕心,控蚊工作至關重要,包括防止蚊子滋生及避免被蚊叮。不論在本地或外遊時,應時刻注意防蚊控蚊及採取個人保護措施,還提醒市民如從受基孔肯雅熱影響地區回港,應在14日內持續使用昆蟲驅避劑。若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並告知醫生外遊細節。

 

7招防蚊措施

1. 徹底檢查集水溝氣隔、屋頂雨水槽、明渠及排水渠,避免淤塞。

2. 每星期至少一次以鹼性清潔劑擦洗溝渠和排水明渠,以除去可能積聚的蚊卵。

3. 汽水罐、空樽及空盒等垃圾應妥善棄置在有蓋的垃圾桶內。

4. 栽種花卉的水應每星期最少徹底更換一次,盡量避免使用墊碟。

5. 在雨季前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填平。

6. 避免在叢林逗留。

7. 戶外活動期間,做好個人保護措施,穿著淺色長袖上衣和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資料來源:衞生防護中心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