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結合針灸治療兒童罕見疾病,需長期調理,6歲前治療尤為有效
懷著興奮的心情與文文媽媽見面,她的堅強和堅持實在令人佩服。
回想起13年前文文出生不久,便診斷為小黑人症。她與文文遭受到丈夫的離棄,家人和身邊朋友的閑言閒語,那份無助與哀傷,她都獨力承受。
當年,她抱著三歲多的文文到來,並哭著告之女兒的情況,我們攜手一步一步把柔弱的文文和無助的媽媽重新活起來。
現在文文已經13歲,也不用任何醫療介入,不單活動自如,自理能力跟常人無異,長得精靈可愛,還經常逗得大家開懷大笑。從醫療過程中,我和文文媽媽也成為了朋友,所以久不久我們也會見面。今次也不例外,她帶同文文一起雅聚,文文愈大愈精靈又可愛。
文文媽媽說:「我昨天又收到群內有位媽媽的詢問,她是新入群的,她的女兒已經12歲,也是患有小黑人症。她知道文文同樣是先天性小黑人症,現在無論身體情況和生活都很好,所以不停詢問有關文文的治療情況和成長經過。我知道今天會與你見面,不如直接請教。
從中醫角度和針灸來看,兒童12歲患有罕見疾病(如:小黑人症、亞氏保加症、自閉症、讀寫障礙和專注力不足等),該如何治療?日常生活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
我答:「兒童發展障礙及罕見疾病(如:小黑人症、亞氏保加症、自閉症、讀寫障礙、專注力不足/ADHD)多與先天禀賦不足、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暢、情志失及相關。治療上強調整體調理、辨識度,結合針灸、內服中藥、情緒和生活方式調整,促進腦發育能力、腦力健康、精神發展能力及配合使用認知藥物。
一、中醫辨證與治療原則
1. 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
- 常見於:小黑人症、自閉症、發展遲緩。
- 病機: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通於腦」,腎精不足會影響腦髓發育,導致智力、語言、運動能力落後。
- 治療:
- 針灸:
- 補腎益腦:腎俞、太谿、百會、啞門等穴。
- 促進語言:顳三針、語言區(頭針)。
- 中藥:六味地黃湯、左歸丸(滋補腎精)、河車大造丸(嚴重發育遲緩)。
2. 肝鬱痰擾(情緒與行為問題)
- 常見於:亞氏保加症、自閉症(固執行為、社交障礙)、ADHD(衝動易怒)。
- 病機:肝氣鬱結化火,痰蒙清竅,導致情緒不穩、注意力渙散。
- 治療:
- 針灸:
- 疏肝解鬱:太沖、合谷、風府等穴。
- 化痰開竅:豐隆、耳穴「神門」
- 中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溫膽湯(化痰安神)。
3. 心脾兩虛(專注力與學習障礙)
- 常見於:讀寫障礙、ADHD(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
- 病機:脾虛氣血不足,心神失養,導致學習困難、容易疲倦。
- 治療:
- 針灸:
- 健脾安神:足三里、三陰交、內關等穴。
- 提升專注力:四神聰。
- 中藥:歸脾湯、甘麥大棗湯(養心安神)。
4. 經絡阻斷(感覺統合失調)
- 常見於:自閉症(觸覺敏感)、ADHD(動作笨拙)。
- 治療:
- 針灸:
- 調和氣血:合谷、陽陵泉、血海、命門等穴。
- 頭針療法:刺激大腦皮質相應功能區。
- 推拿:捏脊療法、手指點穴(刺激末梢神經)。
- 醫囑:內服中藥必須經註冊中醫診斷後,依個別症狀調配服用。
二、日常護理與注意事項
1. 飲食調理
- 宜吃:
- 補腎益腦:黑芝麻、核桃、深海魚、山藥等。
- 健脾安神:小米、蓮子、紅棗、茯苓等。
- 疏肝理氣:金針菜、玫瑰花茶。
- 忌吃:
- 傷脾食物:冷飲、油炸食物。
- 加重肝火:辛辣、巧克力、咖啡因。
- 人工添加物:色素、防腐劑(可能加重過動)。
2. 生活習慣
- 規律作息:
- 晚上9點前入睡(「肝藏血」,熬夜影響情緒與專注力)。
- 減少電子刺激:
- 限制螢幕時間(尤其睡前1小時)。
- 適度運動:
- 游泳、八段錦、太極(調節氣血,改善協調能力)。
3. 情緒管理與教育
- 正向引導:避免責罵,多用鼓勵式教育。
- 結構化訓練:
- 自閉症:視覺提示、固定作息。
- ADHD:時間管理、任務分解。
- 感官訓練:
- 觸覺刷按摩(改善觸覺敏感)。
- 音樂治療(角調音樂疏肝,宮調音樂健脾) 。 」
文文媽媽點頭說:「好彩問一問你,那麼詳細我實在不懂如何解釋。現在我抄低重點,便可以幫助到其他有需要的朋友。那麼,針灸治療是否跟文文的一樣,每週見你三次便可?」
我答:「針灸治療與預後。
- 針灸:每週3次,3-6個月可見改善,有些個案需要較長期調理。
- 中藥:需定期復診調整方劑(一般依個別病例差異而定,約1-2個月調整一次)。
- 綜合介入:結合復健治療(如:語言治療、行為治療等)效果較好。 」
文文媽媽問:「針灸和內服中藥有甚麼禁忌嗎?」
我答:「禁忌與風險。
- 針灸禁忌:
- 癲癇兒童慎用頭針。
- 中藥禁忌:
- 避免苦寒藥(如黃連)長期使用,以免傷脾胃。過敏體質者需監測反應。 」
文文媽媽詳細抄下資料並問道:「還有什麼要注意的?」
我答:「中醫治療兒童罕見疾病需耐心與長期調理,家長應配合醫師,結合針灸、中藥、推拿、飲食及行為干預。6歲前治療效果最佳,但16歲以下兒童仍可透過綜合療法改善症狀,提高生活品質。」
文文媽媽說:「相信,關於這方面的信息,會幫到很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