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餐大升級|特製鹹魚蒸肉餅令長者再起筷,大廚親授軟餐及照護食貼士
雖然近年愈來愈多餐廳推出軟餐,讓銀髮族有啖好食,但照顧者 Sharon 仍然苦惱:她的母親有吞嚥困難,需要吃碎餐,把菜餚剪得細碎才敢入口。這個看似體貼的安排,卻令母親深感失落——她渴望跟家人一起舉筷、吃同一道菜,像從前那樣共享一頓正餐,那是尊嚴,也是自我價值。Sharon 直至遇上眼前的「馬友鹹魚蒸肉餅」,赫然發現轉機。
她夾起一口試吃,色香味俱全,質感仍保留蒸肉餅的彈性,只是比平日稍軟,咀嚼毫不費力。「媽媽應該能夠自己吃,而且願意吃!」Sharon 驚喜不已,考慮帶母親到酒樓,完成久違的「一家舉箸」心願。
美心針對吞嚥困難 推出特製小菜及點心拼盤
Sharon 媽媽對軟餐與碎餐的抗拒,是很多長者的共同心聲。這款恍如「招牌菜」的馬友鹹魚蒸肉餅,其特別之處正是外觀與口感皆近似一般菜餚,軟硬度卻符合「7EC 」級別,容易咀嚼。這個級別在坊間較少見,卻容易被長者接受。現在由美心皇宮荃灣綠楊坊分店率先推出,為銀髮族增添新選擇。
這家分店參與了社聯推動的「照護食種子餐廳」計畫,提供五款即點即煮、橫跨不同級數的照護小菜。除鹹魚蒸肉餅外,同屬 7EC 級的「翡翠琵琶豆腐」也形同日常食物。美心表示,這兩道菜式由現有菜單上挑選,再加以調製,盼能迎合不同吞嚥困難人士的需要。
其他小菜包括 6 級的「金腿魚茸炒鮮奶」(碎餐);5 級包括「蟹籽蟹肉燴伊麵」與「崧子珍菌小南瓜」(免治餐);4 級則是「軟心膳」點心拼盤,集蝦餃、燒賣、雞肉海鮮菜餃與蘿蔔糕於一籠,滿足長者「一盅兩件」的情懷。值得一提,全線美心皇宮也供應點心拼盤堂食。由 8 月 1 日至 31 日,凡出示長者咭、樂悠咭或長者八達通惠顧「軟心膳」點心拼盤,可享半價優惠。
美心集團舉辦「軟心膳x照護食 種子餐廳暨社區推動計劃啟動禮」,多位嘉賓主持啟動儀式。(圖:美心)
達到7EC容易咀嚼級別的馬友鹹魚蒸肉餅,售價148元。(圖:美心)
同屬7EC級別的,翡翠琵琶豆腐,售價138元。(圖:美心)
金腿魚茸炒鮮奶,質感屬碎餐,6級,售價158元。(圖:美心)
蟹籽蟹肉燴伊麵,質感屬免治餐,5級,售價138元。(圖:美心)
崧子珍菌小南瓜,質感屬免治餐,5級,售價148元。(圖:美心)
點心拼盤,質感屬軟餐,4級,售價68元。(圖:美心)
社聯照護食 統一糊軟碎餐標準
究竟如何去選擇合適軟硬度和級數的食物?社聯近年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基礎,再按照食物的軟硬、質地、形態及濃稠度等條件,制訂成「照護食」標準指引,把適合吞嚥或咀嚼困難人士的食物標準統一化。當中,食物最常見是3至7級:
3級:流質
4級:糊餐或部分軟餐。
5級:「細碎及濕軟」,亦即接近免治狀。
6級:「軟質及一口量」,亦即接近一口狀,食物切成長度不超過1.5厘米的碎餐。
7EC級:容易咀嚼的日常食物。
7級:食物原狀。
對消費者而言,記着4級是糊餐或軟餐,5級是免治餐,6級是碎餐,7EC級接近日常食物,便較易挑選合適食品了。
留意老友記心理 顧及進食尊嚴
口腔癌康復者華華,上星期於美心舉辦的「軟心膳 x 照護食種子餐廳暨社區推動計劃啟動禮」,與過百位長者一起,初嘗點心拼盤軟餐。她最喜愛蘿蔔糕:「蘿蔔糕有蘿蔔糕的味,蝦餃有蝦餃的味,感覺很好。」
華華道出軟餐及外出用膳,對於吞嚥困難者的重要性:「對於我們這些曾進行口腔手術、失去十多隻牙齒的康復者來說,食物選擇有限,平日主要在家煮粥。能夠吃到點心軟餐,已經好享受,覺得很感恩。」
她希望多些食肆提供軟餐選擇,也期望軟餐價錢能夠大眾化一些:「坊間平均60元一盒,未必人人負擔得起。」
中餐以外,美心亦於15 間指定美心快餐,推出「軟心膳」西式軟餐堂食服務,包括「香草雞鎚飯」及「瑞士雞翼飯」。筆者曾經試食,以瑞士雞翼味道最逼真。
口腔癌康復者華華初嘗點心拼盤軟餐,覺得蘿蔔糕最好吃。她坦言,對於吞嚥困難者,坊間食物選擇有限,能夠「咪」到食物的味道,已感到快樂。
在15家指定美心快餐售賣的「瑞士雞翼飯」軟餐,配菜為甘筍、椰菜及菜心、香茅飯。堂食售價為54元。筆者曾試食,雞翼味道不俗。
大廚拆解製作要訣及堂食之謎
為了解開軟餐與肉餅製作之謎,訪問了美心中菜副總廚王達新。王師傅笑言,研發菜單難度不遜廚藝比賽,既要達到特定的軟硬度及食物體積基準,又要保留風味與外形。團隊花了一年時間試驗。
「兒童喜歡肉餅,也是長者回憶。」王師傅說,要把馬友鹹魚蒸肉餅達至 7EC 容易咀嚼的質感,要先把原材料打碎,再加水,令成品更鬆軟卻不散。瑞士雞翼軟餐則以原隻去骨瑞士汁雞翼打碎,味道原汁原味。下一個挑戰是「壽包軟餐」——如何同時呈現白色外皮與黃色餡料,既像真又達標,正考驗團隊功力。
為何軟餐多鼓勵堂食?王師傅直言,軟餐易受溫度影響,擺放過久或自行蒸煮時,遇上蒸氣倒汗,都會塌形變質。今次五款照護小菜亦建議堂食,即點即製,或需等候 30至45分鐘方能上桌,確保最佳口感。
自去年開始關注吞嚥困難飲食議題,深感市場逐漸百花齊放。在活動現場,遇上社工 Fai Sir 帶一群長者試菜,他的一句話最能總結: 「對長者來說,『吃』真的很重要。如果有更多餐廳,以及政策配合,就能夠讓老友記維持更好的生活質素,活得有尊嚴。」
美心中菜副總廚王達新,分享製作軟餐及照護食餐膳的要訣。(圖:美心)
壽包軟餐雛型,實物尚在研發中。(圖:美心)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