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安全 │ 連鎖壽司店用隔夜預製壽司飯,存放16小時無冷藏,曱甴出沒廚餘桶旁
知名連鎖壽司店遭踢爆存在嚴重食安風險,早前,有市民在該壽司店外賣分店購買未過期玉子燒手卷,驚見內餡發霉「生毛」,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壽司店發聲明強調其產品均為「即日生產、即日銷售」,但就被揭發聲明涉嫌誤導消費者。HOY TV節目《一線搜查》為此深入追蹤,發現壽司飯非即日生產,保存環境更相當惡劣。
市民爆料壽司飯非即日生產
市民方先生向《一線搜查》透露,該店的壽司飯其實並非如聲明所述「即日生產、即日銷售」:因為我有朋友喺入面做,(負責)生產壽司飯,佢哋嘅飯其實容許有兩日用,所以絕對唔係當日做、當日銷售。
方先生認為,壽司店聲明已構成誤導,甚至可能涉及虛假陳述:「消費者角度嚟講,你唔可以虛假聲明。作為一個廣大、咁多層面、咁多舖嘅公司,一定要講清楚。」
節目追蹤貨源 揭預製壽司飯無冷藏室外曝曬
《一線搜查》攝製團隊在接獲方先生爆料後,對該壽司店貨源深入追蹤,發現該店壽司飯由位於荃灣的一間外判工場供應。調查當日,攝製隊在下午2時許,發現有工人將一箱箱灰色保溫箱從工場大廈推到室外。保溫箱内裝了預製的壽司飯,被放置於室外陽光下,旁邊甚至還有垃圾桶,環境衛生不佳。最後,壽司飯在街邊放置超過半小時,才被運上貨車。
據方先生透露,大部分運貨司機均為外判,貨車多為普通車輛,無冷藏功能,僅靠保溫箱維持溫度;代表壽司飯在沒有控制溫度的情況下,卻被放置於室外陽光下曝曬,存在明顯食安風險。
預製壽司飯室外擺放超16小時
翌日,攝製隊再次到場跟蹤發現,工人從下午1時許已經分批運送壽司飯,直至傍晚6時才正式運走這些壽司飯。不過,部分壽司飯並非直接送往分店,而是被運到葵涌一棟工業大廈的停車場。約380箱壽司飯及其他乾貨被堆放在停車場地上等待進一步配送,惟存放環境相當惡劣,攝製隊拍攝到停車場地面有積水,壽司飯保溫箱旁邊放置廚餘收集桶,甚至有曱甴出沒。
之後,這些壽司飯再放置到凌晨2時才開始裝車,部分更要到清晨7時才送抵門市。整個過程中,壽司飯在保溫箱內存放時間超過16小時。爆料市民方先生補充稱:
佢煮出嚟嘅飯係熱嘅再加醋,之後就放落箱入面保溫,保溫之餘,等到夜晚運走,一路等溫度不斷改變。冇可能放冰,溫度一下急跌,會壞得更加快。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指引,一般來說,煮好的壽司飯應在兩小時內從攝氏60度冷卻至攝氏20度,並在四小時或更短時間內由攝氏20度降至攝氏4度。另外,壽司飯的酸鹼值應在4.6或以下。
專家批壽司飯處理方法極不理想
《一線搜查》將情況反映給本港科學系專家、理工大學食品及科學及營養學系副教授邱家琪表示,這種食物處理方法極不理想,若細菌滋生,即使高溫加熱也無法消除毒素:
金黃葡萄球菌及蠟樣芽孢桿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這些細菌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毒素,無法通過加熱去除。
邱家琪建議,消費者選購壽司時,應留意壽司飯的狀態,若飯粒過乾或出現拉絲現象,可能是存放過久或細菌過多,應避免食用。
另外,食品及健康科學學系系主任陳舜宏亦表示,長時間使用保溫箱儲存壽司飯的做法,存在明顯的食品安全風險,強調保溫箱僅適用於短暫儲存,不宜長時間使用。
食環署跟進個案 涉事壽司店無回應
《一線搜查》再將情況上報食環署及消委會作查詢。食環署回應指,今年截至6月底,已接獲35宗針對該壽司連鎖店的投訴,投訴內容主要涉及食物衛生問題,包括壽司或其他食品含有異物或發霉等。經調查後,已向有關壽司店提出一宗檢控,並發出5封警告信。另外,他們亦曾就壽司店中央食品製造工場內的不潔設備,向處所負責人提出一宗檢控,署方會繼續跟進個案,並採取適當行動。
而消委會則表示,不會評論個別商戶做法。根據數字顯示,消委會2024年共接獲6宗與壽司衛生欠佳有關的投訴,而今年截至5月則接獲5宗。消委會指出,如果商戶聲稱「即日生產」,已經屬於《商品說明條例》中「商品說明」的其中一種;但要構成虛假商品說明、虛假或誤導的程度,需要達「關鍵程度」,定義須視乎實況。而《一線搜查》攝製隊另透過多個途徑聯絡涉事壽司店,惟未獲得任何回覆。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