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猝死 │ 40歲準爸爸開工猝逝:地庫停車場拉電線突發不適,揭示猝死6大高危因素
一名40歲準爸爸,上月底於一屋苑地庫停車場拉電線期間猝逝,遺下懷孕逾8個月的妻子及年邁雙親,遺孀對前路感到迷茫,且憂慮日後生活及嬰兒出生後的開支,工業傷亡權益會呼籲善心人士捐款援助度過困境。
工權會在社交平台發文指出,事故發生於上月30日下午3時許,40歲男工鍾景笙於一屋苑地庫停車場進行拉電線工作期間,疑感到不適,休息期間被同事發現不醒人事,經送院搶救後不治。
據工權會了解,死者鍾景笙是家庭重要經濟支柱,生前與太太同住,並需供養已退休的年邁父母。鍾太任職醫院健康助理,月入約一萬多元,目前懷有身孕,預產期為8月下旬。突然痛失至愛,鍾太悲傷不已,需暫停工作休息養胎。
工權會呼籲社會各界向鍾太伸出援手,幫助鍾太渡過難關。
工權會續指,鍾太現正承受喪親之痛,並為日後生活開支及嬰兒出生後的支出感到十分擔憂。鍾太在經濟及情緒上都承受巨大壓力,深感徬徨無助。工權會呼籲社會各界向鍾太伸出援手,幫助鍾太度過難關。
心臟問題可致猝死
本港心臟科專科醫生高耀鈞曾接受訪問表示,大部分猝死個案與心臟病有關,多數猝死原因是急性心肌梗塞。病發時,一般以5分鐘內為「黃金急救時間」,當心臟停頓時間愈長,死亡率會愈高。當中,有6大高危因素恐增猝死風險:
6類猝死高危因素
1. 冠心病
2. 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3. 吸煙
4. 患心肌病
5. 心律不正
6. 家族有心臟病史
資料來源:心臟科專科醫生高耀鈞
心臟科專科醫生曾振峯亦曾接受訪問指,多數心臟病患者猝死成因,大部分是由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所引起,通常是指心臟血管因突然閉塞,導致心臟缺血、出現混亂訊號,令心臟跳動變得不正常、血液無法正常輸送到達其他器官及大腦,從而引發突然昏厥的情況。
如患者出現類似情況時,身邊人應盡量把握「黃金急救時間」、即發病首5分鐘時間,於現場即時進行心肺復復甦,以維持患者血液循環、減低腦部缺氧風險。
10大猝死徵兆
台灣急診專科醫生魏智偉曾在當地健康節目《健康好生活》拆解10大猝死徵兆,提醒大眾留意身體訊號;若以下症狀搭配出現,就可能有猝死危機:
10大猝死徵兆
1. 反覆腸胃道症狀
2. 經常性疲累
3. 胸悶
4. 出現不明原因疼痛
5. 頻繁心悸
6. 經常性眼前發黑、單側或雙側肢體麻木
7. 盜汗
8. 經常性頭暈或昏厥
9. 呼吸不順、嘴唇發紫
10. 失眠、經常性睡眠窒息
資料來源:台灣急診專科醫生魏智偉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