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瘦人亦易患脂肪肝!醫生警示5大高危族群忽視恐變肝癌 推薦6類食物修復肝臟
不少人認為肥胖者較易有脂肪肝,但脂肪肝並非肥人專利。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指出,有些體重標準但伴隨5大特徵的人士,更是隱形高危族,雖然外表顯瘦,但代謝系統早已亮紅燈。若未及時改善,可能使肝臟逐漸惡化,最終導致肝硬化與肝癌。
基因醫生張家銘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表示,真正讓肝臟出問題,已經不是體重或酒精,而是我們整個代謝系統開始出現錯亂。這種情況稱為「代謝功能異常相關脂肪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SLD)」。
張家銘解釋,肝臟如同一位默默承受的倉庫管理員,當攝取過量糖分、油脂,加上長期壓力、熬夜、久坐不動等問題,所有負擔都交由肝臟處理。一旦超出負荷,肝臟便會先將脂肪囤積起來,逐漸形成脂肪肝。初期可能僅有輕微疲勞感、右上腹悶脹,或身體檢查時發現肝功能指數略高。
脂肪肝︱慢性發炎的警訊
張家銘指出,許多人此時誤以為只是肝臟脂肪較多,卻不知這正是改變生活情況的時候。隨著時間推移,可能出現胰島素阻抗、血脂異常、高血壓等慢性發炎徵兆,逐步導致肝臟發展為脂肪性肝炎(MASH)、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與肝癌。
脂肪肝︱「代謝異常型正常體重族群」5大特徵
「代謝異常型正常體重族群(Metabolically Unhealthy Normal Weight, MUNW)」常見特徵是:
● 肌肉量低
● 內臟脂肪高
● 長期久坐
● 三餐不定
● 睡眠不足
張家銘表示,這類體重正常卻罹患代謝功能異常相關脂肪肝病的患者,外表看起來是瘦,但代謝系統早已出現問題,屬於最高危族群。因此不應以體重判斷肝臟健康,而應檢視日常生活是否真正達到代謝平衡。當脂肪在肝臟堆積太多,免疫系統就像遇到入侵者,會釋放大量的促發炎細胞激素,試圖「清理異常脂肪」。於是,就演變成傷害肝細胞的慢性戰爭。
脂肪肝︱6類食物促進肝臟修復
張家銘指出,脂肪肝的問題不是暴飲暴食,而是吃進太多錯的東西,如含糖飲料、油炸食物、精緻澱粉、加工食品等。他建議,要改善這類代謝異常的脂肪肝,應多攝取有益食物,如蔬菜、橄欖油、原型全穀類、豆類、莓果、益生菌等天然營養素,回歸原型飲食,是幫助身體自我修復的第一步。
此外,張家銘也提倡日常養成「先吃菜再吃飯」的進食順序,每天站起來多走10分鐘,並將含糖飲料替換成水或無糖茶,不僅能穩定血糖,也能逐步改善脂肪肝狀況。
同場加映|7招改善脂肪肝 1年顯著見效
日本肝臟權威栗原剛博士近期在《東洋經濟新報社》專訪中指出,脂肪肝其實是「最容易治療的肝病」,只要改變日常習慣就能有效改善。他提出7項實證有效的做法,其中連最基本的刷牙和吃黑朱古力都有效:
7招擊退脂肪肝
每天刷舌頭
● 早晚徹底刷牙,每天至少刷一次舌頭
● 牙周病菌進入血液後會引發肝臟發炎
慢食
● 每口嚼30次,每餐1500次、控制食量和進食速度
● 進食太快會刺激血糖飆升,促使肝臟囤積脂肪
喝綠茶
● 兒茶素能抑制餐後血糖波動,促進脂肪代謝
● 每日飲用2-3杯效果最佳
食黑朱古力
● 建議食可可濃度70%以上黑朱古力
● 含可可多酚改善胰島素阻抗
深蹲+快走
● 深蹲:每天2次,每次2-3組(每組5下,動作各5秒)
● 快走:每日8,000步,保持挺胸大步、時速5-6公里
戒飲含糖飲料
● 液態果糖會直接轉化為肝脂肪
減少攝取碳水
● 不建議完全戒斷
● 可逐步減少主食量10至20%
● 配魚肉、蛋、豆類等蛋白質,穩定血糖
資料來源:日本肝臟權威 栗原剛博士
肝癌|肝癌8大成因
肝癌屬本港第3號癌症殺手,每年新症數目約有1,800宗,有7成半是男性,平均發病年齡為63至69歲,死亡人數逾1,500人,且4成肝癌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肝癌主要有8大成因:
肝癌8大成因
1. 乙肝病毒
全世界有55%的肝癌是由乙肝病毒傳染引致。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患肝癌的機會,較非乙肝病毒攜帶者大約高100倍;在這群長期帶病毒者中,有4分1人會演變成肝硬化,導致肝癌。
2. 肝硬化
感染乙型肝炎者會隨病情進展而出現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有研究發現病毒的活躍性愈高時,肝細胞被破壞的速度會愈快,所以病人很快便有肝硬化或慢性肝炎。
3. 丙型肝炎
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帶病毒者,患肝癌的機會大約高150倍。
4. 酗酒
長期飲酒過量會引起與酒精有關的肝硬化,而肝硬化可演變為肝癌。濫用酒精的乙型肝炎帶病毒者,患肝癌的機會較一般的帶病毒者高2倍。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
肥胖、糖尿病、其他代謝紊亂疾病均會使到肝臓損害,導致肝硬化及肝癌。
6. 進食有毒素的食物
花生及穀類果實中所發現的黃曲霉毒,在動物實驗中已被證寰可壽致肝癌。
7. 長期受到某些環境、污染物侵害
例如吸入製膠廠使用的聚氯乙烯。
8. 膽管炎或先天性總膽管囊腫
可引致膽管細胞瘤。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智友站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