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老 │ 研究證實:進食5大抗老食物,8周逆齡近9歲,激活細胞修復
【研究/抗老/生物年齡/逆齡】隨著年紀增長,細胞亦會逐漸老化,但原來適當的飲食有助延緩,甚至逆轉衰老!有醫生就引述研究,列出5種抗老食物,在參與者食用8周後成功令生物年齡平均年輕超過2歲,甚至有人逆轉近9歲之多。
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近日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將人的身體比喻為智能電話,隨著年紀漸長,可能出現設定被自己改得亂七八糟、運作不順的問題,繼而導致疲累、記憶力變差、情緒低落、代謝變慢等。他表示,這種狀態並非「老了就這樣」,而是細胞系統正在走偏,開關亂了,節奏也變了。
那麼,細胞系統又是否能像電話一樣恢復「原廠設定」,重新健康運作?張家銘就引述一項2025年發表於《Aging》期刊的研究,指出部分天然食物可幫助身體重整系統、減緩老化、甚至有可能逆轉某些細胞損耗。該項研究以43位年齡介乎50至72歲之間的健康男性為對象,對他們進行為期8周的生活調整,包括作息、運動、冥想及飲食等方面,最後再用「DNA甲基化時鐘」來測量參與者的生物年齡。他進一步解釋,生物年齡是反映細胞內部實際老化狀態,而關鍵就在於一種叫「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的生物訊號;所謂的DNA甲基化時鐘,其實就是透過觀察這些基因的註記模式,來評估細胞到底有多老,是一種比實際年齡更敏感、更準確的老化指標。
抗老食物|5種食物有助抗老回春
研究結果顯示,那些接受完整生活型態調整的參與者,在8周後生物年齡平均年輕超過2歲,有些人甚至逆齡近9歲。這樣的效果並非靠節食減肥達成,而是來自一套稱為「甲基化飲食(methylation diet)」的日常飲食方案,食用了含有「甲基適應素」的天然食物。
研究中特別點名以下5種值得關注的甲基適應素來源:
● 莓果
● 薑黃
● 蒜頭
● 迷迭香
● 綠茶
張家銘指出,上述食物的共同特色是富含多酚類(polyphenols)植物化合物,能夠穩定基因表現,繼而幫助細胞恢復應有的修復能力,延緩老化速度。他表示,這些抗老食材並不是甚麼難獲取的超級補品,建議可將它們融入日常飲食中,例如早餐喝一杯溫熱綠茶、午餐加入蒜頭炒蔬菜、下午的零食用藍莓加乳酪來代替餅乾等,透過微調飲食習慣逐步讓身體回到原廠設定,修復順暢、減緩老化。
同場加映|抗老瘦身飲食6大原則
42歲日本KOL兼人妻おにゃ在Instagram分享很多關於更年期女士們減肥和健康生活的帖文,以及分享減肥食譜。她自己亦親身測試產後修身,用4年共減走11公斤(約24磅)。現在經常幫助其他熟女成功減肥。她曾出版不同關於健康飲食的書籍,當中包括分享「瘦身不顯老」的飲食關鍵。
1. 不要過度節食
年過40歲後,不論男女因為身體新陳代謝減慢變得易肥。許多人為了維持身材嚴格控制飲食,如少食甚至節食。最終發現體重雖減輕,但面頰變得凹陷、皮膚鬆弛等問題,比起減肥前更加「顯老」。おにゃ指出,錯誤的節食方式可能加速老化,因採用極端節食減肥,體重下降之餘,同時亦會流失肌肉與膠原蛋白,導致臉頰凹陷、皮膚失去彈性,甚至頭髮變得乾燥無光澤。她強調,40歲後的新陳代謝本來就較慢,若缺乏足夠營養,身體會優先分解肌肉而非脂肪,反而讓體態看起來更鬆。
2. 每餐攝取「手掌大」蛋白質
蛋白質是維持肌肉、皮膚彈性和頭髮光澤的關鍵,甚至可以有「返老還童」的功效。おにゃ建議,三餐都應攝取約手掌大小的優質蛋白質,食材可選雞胸肉、魚、蛋、豆腐或乳製品等,幫助身體修復並預防肌肉流失。
3. 蔬菜、海藻、菇類不可少
每天至少攝取350克蔬菜,尤其是深綠色蔬菜、海藻和菇類,富含維他命C、膳食纖維及抗氧化物質,能促進膠原蛋白生成、改善腸道健康,並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4. 選對碳水化合物與進食順序
完全戒澱粉可能導致能量不足,建議選擇糙米、全麥麵包等全穀類,並掌握「先吃菜→再吃肉→最後吃飯」的順序,避免血糖急速上升,減少脂肪堆積。
5. 適量攝取油脂
許多人減肥時完全避開油脂,但おにゃ提醒,適量攝取優質脂肪反而能幫助抗老:
● Omega-3脂肪酸:鯖魚、鮭魚、亞麻籽油,具有抗發炎作用
● 堅果類:預防皮膚乾燥,適量當點心還能滿足口慾
● 她建議,每周可調整飲食比例,例如魚類與肉類攝取量維持1:1,或增加魚類比例,有助於健康瘦身。
6. 健康零食推薦
おにゃ認為,與其壓抑食慾,不如選擇「對肌膚有益的點心」,例如:
● 70%以上黑朱古力
● 無糖乳酪搭配黃豆粉
● 適量堅果
這些點心不僅能「過口癮」,無須壓抑食慾影響心情,還能補充營養,讓減肥計劃更易堅持。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