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夢中身體抽動?中醫揭示壓力導致肝鬱化火的真相,附睡前按摩穴位與推介食療
好友們一同出遊,一行八人,熱鬧非常。到埗已是當地晚上,馬上到酒店check-in,派房後,老規矩,明早早餐在餐廳見,大家拖着行李各自回房休息。翌日,Anna 神情呆滯,疲態盡現,苦著臉說:「我昨天睡不好啊!很疲累。」
我問:「甚麼情況?」
Anna答:「都怪媽媽,睡眠中全晚多次出現肌肉抽動,不規律地手動腳又動,嚇得我半死。想問她發生甚麼事,原來她仍在睡夢中,有時抽動令她醒過來,不久,又見她安然入睡。我怕她出事,所以整晚都看着她不敢放鬆去睡,所以現在很疲累。請問媽媽究竟發生甚麼事呢?」
經詳細診斷後,我答:「從中醫角度來看,睡眠中突然出現肌肉抽動(俗稱:入睡抽動或肌抽躍)稱為「筋惕肉瞤」,通常與臟腑失調、氣血失衡或情志不暢相關。
Anna續問:「與甚麼臟腑有關呢?我見媽媽近一年來脾氣愈來愈差,經常暴躁,與這個病相關嗎?」
我答:「相關的,其主要原因如下。
1. 肝血不足,筋脈失養
- 特點:肝主筋,藏血。熬夜、過度勞累耗傷肝血,導致筋肉不自主抽動。
- 伴隨症狀:頭暈、手腳麻木、指甲脆裂、月經量少。
2. 脾虛氣血不足
- 特點:脾為氣血生化之源,飲食不節或壓力過大損傷脾氣,肌肉失養。
- 伴隨症狀:疲倦、食慾差、面色蒼白、容易腹瀉。
3. 腎陰虛,虛火擾動
- 特點:長期熬夜、房事過度耗傷腎陰,虛火擾動筋肉。
- 伴隨症狀:腰膝痠軟、耳鳴、夜間盜汗、手心發熱。
4. 痰熱內擾心神
- 特點:愛吃油膩、甜食或飲酒,導致痰熱積聚,干擾心神與筋肉。
- 伴隨症狀:胸悶、多夢易醒、口苦口黏、舌苔黃膩。
5. 情緒壓力,肝鬱化火
- 特點:長期焦慮、壓力大,肝氣鬱結化火,筋肉緊繃抽動。
- 伴隨症狀:煩躁易怒、胸脅脹痛、失眠多夢。
伯母就是因為長時間壓力和焦慮,導致肝鬱化火所造成的問題。」
Anna問:「你有方法處理嗎?最好能立竿見影,因為還有一星期行程,每晚如是,我也心態疲憊到一個點。」
我答:「快速緩解。
1. 穴位按摩(睡前操作)
- 太衝穴(足背第1、2趾骨間):疏肝理氣,按揉3分鐘。
- 三陰交(內踝尖上3寸):調肝、脾、腎,按揉5分鐘。
- 湧泉穴(腳底前1/3凹陷處):滋腎陰、降虛火,溫水泡腳後按揉。
2. 食療建議
- 肝血不足:枸杞紅棗茶(枸杞10克、紅棗3顆煮水)。
- 脾虛氣弱:山藥小米粥(山藥半根切塊,與小米共煮)。
- 腎陰虛:黑豆核桃露(黑豆30克、核桃3顆打漿)。
- 痰熱:冬瓜薏仁湯(冬瓜、薏仁各50克煮湯)。
以上食療,建議服用前先諮詢註冊中醫。」
Anna續問:「日常生活有甚麼要注意的?」
我答:「生活習慣調整。
- 避免熬夜:晚上11點前入睡,養肝血、滋腎陰。
- 減少刺激:睡前2小時不碰咖啡、濃茶、辛辣食物。
- 放鬆情緒:睡前冥想、深呼吸或聽輕音樂,疏解肝鬱。
簡易中藥茶飲。
- 安神茶:酸棗仁10克、百合10克、桂圓5顆,煮水代茶飲(適合多夢易驚者)。
- 清熱茶:菊花5克、決明子5克、陳皮3克,泡水喝(適合口苦煩躁者)。
以上茶飲,建議服用前先諮詢註冊中醫。」
Anna問:「我今次跟媽媽同房才知道她有這個問題,若果不是今次去旅行的關係,恐怕我也不知曉。請問當出現這個問題,何時需就醫?」
我答:「若頻繁抽動並伴隨以下症狀,建議尋求中醫師辨證施治:
- 頭痛、頭暈或肢體麻木。
- 長期失眠、心悸或體重下降。
- 抽動影響日常生活。
中醫會根據體質開立方劑,如:四物湯補肝血、六味地黃丸滋腎陰,或溫膽湯清痰熱,並配合針灸治療(如:足三里、神門等穴)調理氣血。
其實,偶發抽動多與疲勞、壓力相關,調整作息與飲食即可改善;若反覆發作,需從:肝、脾、腎入手調養,避免過度消耗氣血。
日常重點:早睡養血、少思健脾、靜心降火。」
Anna說:「我還是覺得將媽媽交給你治療才放心。」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