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2025 09:54
【聚焦數據】中國8月RatingDog製造業PMI升至50.5,超預期並創五個月高
《經濟通通訊社1日專訊》中國製造業狀況有所改善,8月RatingDog中國製造業PMI從上月的49.5回升至50.5,優於預期的49.7,重回擴張區間,為近五個月最高。不過RatingDog創始人姚煜表示,數據表現趨於短期脈衝式反彈,而非持續性改善。
最新PMI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中期,中國製造業景氣改善。
*內需增強新訂單增速3月以來最高,新出口訂單量仍略降*
8月份,新訂單增長,支撐製造業生產恢復擴張。過去三個月來,產量第二次錄得增長,惟增速尚微。據調查樣本企業反映,需求基本面改善,促銷措施取得成效,推動最近新訂單增長。新訂單增速雖然尚低,但已是3月份後最高記錄。廠商表示,當月銷售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內需增強,而新出口訂單量仍略有下降。
新訂單增加,也導致積壓業務量在8月份出現回升,並且積壓增速為六個月來最快。雖然產能壓力增大,但製造商對用工規模仍然保持審慎,甚至連續第五個月壓縮用工數量。
隨著新訂單量和生產需求的上升,製造商的採購活動連續第二個月出現擴張。據反映,在最近調查期內,部分中國製造商積極儲備庫存。當月原材料和半成品庫存錄得2020年11月後最大增幅。
第三季度中期,製造商的成品庫存量上升,原因一方面是產量增長,另一方面是出貨延誤。與此同時,生產資料的交付速度在8月份繼續下降,但拖延率尚算輕微,廠商反映運輸延誤和物流受限。
*原材料成本上升,平均投入成本升幅創九個月最高*
價格數據顯示,8月份平均投入成本連續第二個月上揚,升幅雖然創下2024年11月後最高記錄,但仍然低於長期均值。據反映,原材料成本上升是導致最近廠商支出增加的主因。為應對成本上升,部分製造商提高了產品銷售價格,但其他廠商則因競爭激烈而難以轉移成本上升的壓力。因此,平均銷售價格在連降八個月後,於8月份轉趨持平。另一方面,出口價格繼續上揚,原因是運輸成本上升。
整體而言,對於未來一年的產出,中國製造商在8月份調查中繼續表示樂觀。當月信心度在 3月份後為最高,企業寄望未來12個月經濟環境改善,公司的擴張計劃將有助驅動新的銷售。
*分析:出口訂單收縮放緩,內需仍疲軟,反內捲推高出廠價*
RatingDog創始人姚煜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生產在7月回落後重返擴張區間,新訂單回升,推動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走高。出口訂單仍在收縮,但收縮幅度已有所放緩。在相對樂觀的數據背後,因為外需存在一定提前透支的跡象,而內需依然疲軟,除非內需有所回穩,否則未來產出上行空間有限。
此外,在「反內捲」背景下,投入品價格持續上漲,上游漲價已逐步傳導至產成品出廠價,結束了產成品價格連續八個月的收縮態勢。不過從價格指數綜合而成的企業利潤讀數來看,表現也只是小幅改善,整體仍承壓。
總體來看,製造業表現有復甦的態勢,但這波回暖較為零散,存在內需偏弱、外需透支、利潤恢復緩慢等多個問題,因此要判斷本輪改善能否持續,關鍵在於出口能否真正穩定以及內需能否有效改善。(sl)
最新PMI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中期,中國製造業景氣改善。
*內需增強新訂單增速3月以來最高,新出口訂單量仍略降*
8月份,新訂單增長,支撐製造業生產恢復擴張。過去三個月來,產量第二次錄得增長,惟增速尚微。據調查樣本企業反映,需求基本面改善,促銷措施取得成效,推動最近新訂單增長。新訂單增速雖然尚低,但已是3月份後最高記錄。廠商表示,當月銷售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內需增強,而新出口訂單量仍略有下降。
新訂單增加,也導致積壓業務量在8月份出現回升,並且積壓增速為六個月來最快。雖然產能壓力增大,但製造商對用工規模仍然保持審慎,甚至連續第五個月壓縮用工數量。
隨著新訂單量和生產需求的上升,製造商的採購活動連續第二個月出現擴張。據反映,在最近調查期內,部分中國製造商積極儲備庫存。當月原材料和半成品庫存錄得2020年11月後最大增幅。
第三季度中期,製造商的成品庫存量上升,原因一方面是產量增長,另一方面是出貨延誤。與此同時,生產資料的交付速度在8月份繼續下降,但拖延率尚算輕微,廠商反映運輸延誤和物流受限。
*原材料成本上升,平均投入成本升幅創九個月最高*
價格數據顯示,8月份平均投入成本連續第二個月上揚,升幅雖然創下2024年11月後最高記錄,但仍然低於長期均值。據反映,原材料成本上升是導致最近廠商支出增加的主因。為應對成本上升,部分製造商提高了產品銷售價格,但其他廠商則因競爭激烈而難以轉移成本上升的壓力。因此,平均銷售價格在連降八個月後,於8月份轉趨持平。另一方面,出口價格繼續上揚,原因是運輸成本上升。
整體而言,對於未來一年的產出,中國製造商在8月份調查中繼續表示樂觀。當月信心度在 3月份後為最高,企業寄望未來12個月經濟環境改善,公司的擴張計劃將有助驅動新的銷售。
*分析:出口訂單收縮放緩,內需仍疲軟,反內捲推高出廠價*
RatingDog創始人姚煜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生產在7月回落後重返擴張區間,新訂單回升,推動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走高。出口訂單仍在收縮,但收縮幅度已有所放緩。在相對樂觀的數據背後,因為外需存在一定提前透支的跡象,而內需依然疲軟,除非內需有所回穩,否則未來產出上行空間有限。
此外,在「反內捲」背景下,投入品價格持續上漲,上游漲價已逐步傳導至產成品出廠價,結束了產成品價格連續八個月的收縮態勢。不過從價格指數綜合而成的企業利潤讀數來看,表現也只是小幅改善,整體仍承壓。
總體來看,製造業表現有復甦的態勢,但這波回暖較為零散,存在內需偏弱、外需透支、利潤恢復緩慢等多個問題,因此要判斷本輪改善能否持續,關鍵在於出口能否真正穩定以及內需能否有效改善。(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