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9
威爾斯山區的兩塊石碑
在周遊英倫三島的道路上也遇過不少趣事,例如有一次在威爾斯,我和幾位大學舊友決定到山區展開一次漫無目的的長途跋涉。那時還沒有智能手機,我們也沒有查看地圖,只是從高地朝著遠處海邊的方向走,結果在一個廢棄的礦山迷路了。
就在我們沿著公路向海邊方向探路時,一輛紅色私家車在旁邊停下。車後座擠滿了吵鬧的孩子,前面是一對中年男女,顯然是個熱鬧家庭。男司機打開窗問我們需要協助嗎?我拿出地圖,隨手指了一個海邊小鎮,問他怎麼走。
遇見一車吵鬧的孩子
威爾斯Snowdonia的湖區(作者攝)
然後他指手畫腳,告訴我們如此這般轉幾個彎,步行大概兩個小時就到了。好的,向他們道謝後,我們繼續前行,但事實上走了三個多小時。到達海濱小鎮時,天就快黑了。我們又冷又餓,趕緊找尋餐廳補充能量。
這是一座古樸的海邊小鎮,被一道城牆圍繞,街道鋪了鵝卵石。就在海岸附近有一幢四、五層高的嶄新木屋,擠在其他排樓之間特別搶眼,而且是一家餐廳。我們二話不說就闖了進去。
在大門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小女孩,應該還是中學生。她叫一位像是她弟弟的男孩,帶我們上二樓就座,那個小男孩恐怕十歲都不到,一副當家作主的樣子。我記得自己點了三文魚,還有人點了魔鬼魚。一位中年男廚師很快就把一盤盤熱菜端上來。就著窗外的黑燈瞎火的夜色,和凜冽的風聲,同窗好友們吃得不亦樂乎。
此時男廚師問我們:「來得還順利吧?」我順口說:「還可以,只是在礦山迷了一段路。」然後他又問:「那你們也沒道理這麼晚才到呀?」我想想這廚師怎好像很了解我們的行蹤?隨即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你!」
他就是那位給我們指路的司機,只是因為沒有想過會這麼巧,我們居然會闖進他的餐廳,所以一時沒有認出他,以及他的孩子們。那些孩子在車上只顧打鬧,可現在卻成了打理家庭生意「小大人」。
廚師告訴我們,他們遇上我們時,剛從附近探望母親回來,看見那麼偏僻的地方居然有幾位外來年輕人,感到很好奇,所以停車問我們。而他開的店是家庭生意,樓下是餐廳,樓上是住家。雖然我們都很羨慕這種生活方式,但在現實中也許會因為對外隔絕,而令人感到孤獨。
兩塊石碑,兩場戰爭
英國的鄉間小路(作者攝)
我沒有記住那個小鎮的名字,在寫這篇回憶的時候,我Google了一下地圖,估計是在Penrhyndeudraeth再往南,因為後來我們從此地折返到了Snowdonia國家公園。這些地名都很有威爾斯特色,我覺得威爾斯的住宿條件和美食水準,都要比英國其他地方高出一線,尤其是下午茶的精緻。
在Snowdonia我還遭遇過一次險情。當地有一個很大的湖,依靠著冰山。我在清晨五點爬到湖邊一堆巨石上拍照,但不久就發現登山靴被冰冷的湖水浸透了。原來當地有一座小型水庫,正在清晨無人之時放水。由於水漲得很快,我是在很狼狽的情況下逃離的。在那種零下的溫度,掉到水中恐怕活不過五分鐘。
不過,這些都不是令我感觸的經歷。我發現在英國各地的鄉鎮,包括那次徒步經過的威爾斯山區,都在入口處有一座小小的公園,裏面有兩塊石碑,分別刻上「第一次大戰本鎮陣亡者紀念碑」,和「第二次大戰本鎮陣亡者紀念碑」。我花了很多時間來細讀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有些也許是兄弟,有些也許是父子。
兩塊石碑比肩而立,一次大戰的那塊要比二戰那塊大一些,反映出英國在兩場大戰中的傷亡人數對比。兩塊碑的豎立時間只有廿多年,在這麼偏遠的地點,每次戰爭都有數以百計的陣亡者名字被刻上石碑,活生生反映了英國歷史書中所寫的戰爭創傷。
我個人一直認為,港人對英帝國歷史的光輝所知甚多,但對她蒙受的流血與創傷卻了解不深。英國雖然曾贏得日不落帝國的光環,但也因此在上個世紀的戰爭中損失了整整兩代青年。而在近年俄烏戰爭爆發後,英國不僅是推動烏克蘭對俄作戰最積極的歐洲國家,同時也在準備擴大徵兵範圍,為與俄羅斯的正面衝突做準備。
正因為如此,近年一些有意移民英國的朋友,向我問起當地對子女前途的福利時,我會不忘提醒,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興衰輪迴,當英國在將來面對戰爭時,你願意送自己的子女上戰場嗎?我得到的回應是千篇一律的沉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立法會選舉即將舉行,多名議員表態不競逐連任,你是否期待元老議員退位、年輕人接班的現象?►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