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团简介 | ||||||||||
| - 集团股份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编号为600988。 - 集团主要从事黄金、有色金属采选及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业务,主要产品为黄金、白银、电解铜等多种贵金属、 有色金属。 - 截止2025年2月20日止,集团拥有并经营7个黄金及多金属矿山,包括中国的吉隆金矿、五龙金矿、锦 泰金矿及华泰金矿;老挝的塞班金铜矿;加纳的瓦萨金矿;以及中国吉林省的瀚丰多金属矿。 | ||||||||||
| 业绩表现2025 | 2024 | 2023 | ||||||||||
| - 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截至2025年9月止九个月,集团营业额上升38﹒9%至86﹒44亿元(人民币; 下同),股东应占溢利增长86﹒2%至20﹒58亿元。期内,集团业务概况如下: (一)期内主要产品产销量情况: 1﹒矿产金:生产量下降0﹒4%至10﹐705﹒28千克,销售量下跌2﹒6%至 10﹐669﹒23千克,销售单价增长44﹒1%至729﹒58元∕克; 2﹒电解铜:生产量上升20﹒2%至4836﹒46吨,销售量增加30%至4871﹒59吨,销 售单价增长8﹒6%至70﹐037﹒59元∕吨; 3﹒铜精粉:生产量上升52﹒8%至1810﹒37吨,销售量增加1﹒6倍至1819﹒72吨, 销售单价增长1﹒4倍至23﹐147﹒67元∕吨; 4﹒铅精粉:生产量上升3%至2703﹒62吨,销售量减少1﹒5%至2788﹒63吨,销售单 价下跌5﹒4%至12﹐984﹒55元∕吨; 5﹒锌精粉:生产量上升82﹒5%至18﹐575﹒73吨,销售量增长59﹒9%至 17﹐238﹒25吨,销售单价下跌9﹒8%至6828﹒05元∕吨; 6﹒钼精粉:生产量上升4﹒2%至511﹒13吨,销售量下降21﹒6%至458﹒67吨,销售 单价增长0﹒1%至13﹒9万元∕吨;7﹒稀土产品:生产量为622﹒88吨,销售量为 448﹒88吨,销售单价为17﹒2万元∕吨; (二)於2025年9月30日,集团之货币资金为49﹒95亿元,短期及长期借款分别为6﹒05亿元及 1﹒3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3﹒85%(2024年12月31日:47﹒25%)。 - 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截至2025年6月止半年度,集团营业额上升25﹒6%至52﹒72亿元(人民币; 下同),股东应占溢利增长55﹒8%至11﹒07亿元。期内,集团业务概况如下: (一)境内采矿:营业额为12﹒16亿元,占总营业额23﹒1%,分部溢利为7﹒05亿元; (二)境外采矿:营业额为39﹒31亿元,占总营业额74﹒6%,分部溢利为12﹒17亿元; (三)按地区划分,来自境内地区及境外地区之营业额分别增加21﹒4%及27﹒3%,至13﹒4亿元及 39﹒21亿元,分占总营业额25﹒4%及74﹒4%; (四)於2025年6月30日,集团之货币资金为51﹒25亿元,短期及长期借款分别为11﹒72亿元 及1﹒55亿元。流动比率为2﹒5倍(2024年12月31日:1﹒6倍),资产负债比率(总负 债除以总资产)为37﹒19%(2024年12月31日:47﹒25%)。 | ||||||||||
| 公司事件簿2025 | ||||||||||
| - 於2025年2月,集团业务发展策略概述如下: (一)计划对现有矿山持续进行扩产以及勘探增储,进一步挖掘资源勘探及升级的潜能; (二)持续通过高质量黄金资产的境内外并购,增加资源量和储量并提升产量,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三)持续优化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包括不断探索创新技术,并注重通过集中采购、简化组 织和人员优化等措施狠抓降本控费,并谨慎预估黄金产量和价格策略; (四)持续践行「共生共长」的企业文化,确保管理团队和员工的强大动力; (五)持续完善建设公司ESG治理,提升环保、安全、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标准。 - 2025年3月,集团发售新股上市,估计集资净额31亿港元,拟用作以下用途: (一)约15﹒5亿港元(占50%)用於现有矿场的升级及勘探; (二)约12﹒4亿港元(占40%)用於潜在收购; (三)约3﹒1亿港元(占10%)用於营运资金。 | ||||||||||
| 股本变化 | ||||||||||
| ||||||||||
| 股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