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团简介 | ||||||||||
| - 集团股份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编号为600031。 - 集团是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主要以「三一」品牌从事研发、制造及销售挖掘机械(包括履带式挖掘机及轮式 挖掘机)、混凝土机械(包括泵车、搅拌车、搅拌站及车载泵)、起重机械(包括汽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 、履带式起重机及塔式起重机)、桩工机械(包括旋挖钻机、连续墙抓斗及双轮铣槽机)及路面机械(包括压 路机、摊铺机、平地机、沥青搅拌站及铣刨机)等工程机械产品,以及其他机械产品(包括自卸车、消防车及 高空作业机械)。 - 集团为土方工程、公共建筑、道路桥梁、机场跑道、楼宇建筑、采矿作业、能源开发、港口物流等各种场景提 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如露天采剥数智化解决方案、泵车基础施工解决方案、起重机智慧运营解决方 案、智慧隧道施工解决方案及智能摊压机群等。 - 集团的终端客户包括在电力、钢材、桥梁施工、造船及石化行业等运营的设备承包商、建筑公司、矿业运营商 、基础设施开发商及工业企业,并出口产品至德国、英国、法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美国、巴西等 150多个国家与地区。 - 截至2025年4月底止,集团已在中国国内建成30多个制造基地,并在德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及美国等 地建成16个海外制造基地,亦在全球建立了约1900个网点(当中包括超过240个直营点),用於销售 产品和╱或提供服务。另集团在全球拥有21个研发中心,其中17个位於中国境内,4个海外研发中心位於 德国、日本及美国。 - 此外,集团亦从事港口机械及矿用卡车的转售、生产及销售工程机械相关零部件,以及向客户提供设备抵押贷 款及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 | ||||||||||
| 业绩表现2025 | 2024 | ||||||||||
| - 2024年度,集团营业额上升5﹒9%至783﹒83亿元(人民币;下同),股东应占溢利增长32%至 59﹒75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内,业务概况如下: (一)整体毛利增加6﹒8%至209﹒03亿元,毛利率微升0﹒3个百分点至26﹒7%; (二)混凝土机械:营业额下降6﹒2%至143﹒68亿元, 占总营业额18﹒3%,毛利率减少1﹒2 个百分点至20﹒5%,分部溢利下跌11﹒1%至29﹒48亿元; (三)挖掘机械:营业额上升9﹒9%至303﹒74亿元,占总营业额38﹒8%,毛利率增加0﹒9个百 分点至31﹒8%,分部溢利增长13﹒4%至96﹒66亿元; (四)起重机械:营业额增加0﹒9%至131﹒15亿元,占总营业额16﹒7%,毛利率增加4﹒2个百 分点至27﹒2%,分部溢利增加19﹒4%至35﹒71亿元; (五)桩工机械:营业额减少0﹒4%至20﹒76亿元,毛利率微升0﹒2个百分点至32﹒8%,分部溢 利维持於6﹒8亿元; (六)路面机械:营业额上升20﹒7%至30﹒01亿元,毛利率下跌0﹒9个百分点至27﹒5%,分部 溢利增加16﹒9%至8﹒25亿元; (七)金融服务:营业额减少23﹒5%至6﹒1亿元,分部溢利下跌14﹒5%至3﹒47亿元; (八)按地区划分,来自中国营业额下降3﹒1%至295﹒22亿元,占总营业额37﹒7%,来自海外地 区营业额则增加12﹒2%至488﹒62亿元,占总营业额62﹒3%; (九)於2024年12月31日,集团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5﹒76亿元,银行及其他借款 249﹒11亿元,另有租赁负债7﹒58亿元,流动比率为1﹒6倍(2023年12月31日: 1﹒8倍),资产负债率(总负债除以总资产计算)为52%(2023年12月31日:54﹒3% )。 | ||||||||||
| 公司事件簿2025 | ||||||||||
| - 於2025年10月,集团业务发展策略概述如下: (一)坚持全球化发展策略,不断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及「三一」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把握全球市场的增长机 遇,包括计划完善海外经营体系、加强海外制造能力及海外营销渠道建设、开发符合当地用户习惯及适 应当地作业环境的定制化产品、推进全球研发体系的建设,以及通过拓展本地服务网点及仓库网络覆盖 提升海外客户对售後服务体验的满意度; (二)持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并透过升级制造运营管理平台及优化流程管理系统来提升集团智能工厂生 产制造能力,亦计划打造贴近终端需求的智能化服务解决方案以及推进业务运营全流程的数智化,藉此 提升集团的竞争力; (三)致力於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球客户及社会创造长期价值,包括计划推出 更多新能源产品以及推动经营及供应链低碳化。 - 2025年10月,集团发售新股上市,估计集资净额133﹒07亿港元,拟用作以下用途: (一)约59﹒88亿港元(占45%)用於发展集团的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 (二)约33﹒27亿港元(占25%)用於增强研发能力; (三)约26﹒61亿港元(占20%)用於扩大海外制造能力及优化生产效率; (四)约13﹒31亿港元(占10%)用於营运资金。 | ||||||||||
| 股本变化 | ||||||||||
| ||||||||||
| 股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