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团简介 |
| - 集团於2005年成立,2006年在香港挂牌上市。集团主营业务分为五个营业部门,主要业务如下: (1)水泥–生产及销售水泥; (2)混凝土–生产及销售混凝土; (3)新材料–生产及销售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及轻质建筑材料; (4)工程服务–向水泥制造商提供工程服务及设备采购; (5)其他–商品贸易业务及其他。 - 集团在中国淮海经济区(位於山东省南部、江苏省北部、河南省东部及安徽省北部)从事水泥生产及石膏板。 同时,制造1﹒5兆瓦级风机叶片,及提供浮法玻璃生产线和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设计及∕或工程总承包服务 。集团亦透过中国玻纤(集团的联营公司)经营玻璃纤维业务。 |
| 业绩表现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 - 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截至2025年9月止九个月,集团营业额下跌0﹒6%至1334﹒43亿元(人民币 ;下同),业绩转亏为盈,录得股东应占溢利29﹒6亿元。於2025年9月30日,集团之货币资金为 274﹒94亿元,短期及长期借款分别为507﹒02亿元及853﹒83亿元。 - 2025年上半年度,集团营业额下跌0﹒2%至832﹒8亿元(人民币;下同),业绩转亏为盈,录得股 东应占溢利13﹒6亿元。期内业务概况如下: (一)整体毛利上升20﹒6%至159﹒8亿元,毛利率增加3﹒3个百分点至19﹒2%; (二)水泥:营业额下跌10﹒2%至264﹒71亿元,占总营业额31﹒8%,分部溢利增长86%至 61﹒15亿元。期内,水泥熟料销量下降14﹒1%至9778万吨; (三)混凝土:营业额下跌4﹒4%至104﹒71亿元,占总营业额12﹒6%,分部溢利增长1﹒2倍至 7亿元。期内,商品混凝土销量减少0﹒2%至3513万立方米; (四)新材料:营业额上升14﹒2%至266﹒83亿元,占总营业额32%,分部溢利增加14﹒7%至 55﹒68亿元。期内,骨料销量减少2%至6297万吨,玻璃纤维销量增加1﹒1%至203﹒2 万吨,石膏板销量下跌1%至11﹒56亿平方米,风电叶片销量增长1倍至15﹐260兆瓦; (五)工程技术服务:营业额上升7﹒7%至173﹒64亿元,占总营业额20﹒9%,分部溢利增加 8﹒3%至20﹒04亿元; (六)於2025年6月30日,集团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2﹒95亿元,借款总额为2056﹒8亿 元。 |
| 公司事件簿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 - 2022年4月,集团旗下池州中建材新材料以24﹒84亿元人民币(约29﹒71亿港元)投得位於安徽 省池洲市贵池区横山矿区及外围水泥用灰岩矿采矿权,矿区面积为1﹒6725平方公里,资源储量为 81﹐425万吨。 - 2022年5月,集团宣布旗下祁连山(沪:600720)与中国交通建设(01800)及中国交通建设 集团进行资产重组。中国交通建设以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及中交第二公路勘察 设计研究院的全部权益,以及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以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 究总院及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的全部权益(置入资产),与祁连山的全部资产及负债(置出资产)进行置 换。置入资产之代价为235﹒03亿元人民币,置出资产之代价为104﹒3亿元人民币,当中差额部分将 由祁连山以每股10﹒62元人民币向中国交通建设及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发行代价股份支付。祁连山主要从事 水泥、熟料、商品混凝土、骨料的产销业务;而置入资产相关公司则主要从事公路、桥梁、市政工程的勘察、 设计、监理、谘询业务。12月,祁连山改以每股10﹒17元人民币,发行12﹒85亿股A股支付代价差 额部分。资产重组完成後,集团持有祁连山权益将由26﹒73%减至10﹒06%,祁连山不再为集团附属 公司。 - 2022年8月,集团旗下中材国际(沪:600970)以36﹒47亿元人民币向控股股东中国建材集团 收购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全部权益。代价以现金5﹒47亿元人民币,及以每股8﹒45元人民币发行 3﹒67亿股支付。该公司主要从事以水泥为特色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技术及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以 及提供配套技术服务。完成收购後,中材国际拟进行新股配售。 - 2022年11月,集团非全资附属公司中材锂膜增加50亿元人民币(相等於每股3﹒4013元人民币) 注册资本,其中集团旗下中材科技(深:002080)出资15亿元人民币。完成後,中材科技持有中材锂 膜股权由69﹒75%减至48﹒39%,而集团持有中材锂膜股权由74﹒16%减至50﹒79%。中材 锂膜主要从事高性能锂电池隔膜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 |
| 股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