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已经闲置了一段时间,为确保不会错过最新的内容。请重新载入页面。立即重新载入
中环香港大会堂|筝乐万象




活动简介
序曲——《渔光曲》
《渔光曲》是20世纪30年代电影《渔光曲》的主题曲,任光作曲,因旋律温柔抒情、节奏从容自如,在中国大地广为传唱——月光洒在渔船上,渔网轻摇,温柔的旋律,带我们回到江南水乡的夜晚。
一、《闹元宵》
《闹元宵》是中州筝派宗师曹东扶先生,于1956年元宵节期间创作。乐曲以元宵节的喜庆氛围为灵感,结合河南大调曲子唱腔风格创作而成。该曲的影响力享誉海内外,本场音乐会的演奏版本,为曹东扶先生的演奏录音还原。
二、《临安遗恨》
古筝与钢琴协奏曲《临安遗恨》,原为林吉良先生创作的一首中阮独奏曲,後被何占豪先生改编为古筝协奏曲。乐曲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以南宋名将岳飞抗金为背景,古筝与钢琴的对话贯穿全曲,使弹者和听者在悲怆、回忆、愤懑、哀婉、感慨的丰富情感中穿梭感动。
三、《姜女泪》
《姜女泪》,亦名《长城调》,秦派筝曲代表曲目,为周延甲先生创编。本曲以「孟姜女的传说」为蓝本,通过戏曲的滚白、慢板的如泣如诉、快板的悲愤激昂,展现出秦地音乐的苍凉与戏剧性。
四、《蒙古族风情二首》
草原的风带着草香,羊群像云朵般漫过山坡,长桌宴开席,儿童唱起草原童谣,银杯碰撞溅起奶酒花,老人浑厚的嗓音唱起祝酒歌。『纯真』与『豪迈』是蒙古民族的性格底色。
五、《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由王建民先生创作,灵感源自唐代诗人张继同名诗,展现苏州寒山寺秋夜的静谧与孤寂。该曲将中国水墨画的留白美学转化为音乐语言:古筝的泛音、摇指描绘『寒山寺的钟声』,钢琴划出水面上『夜半客船』的涟漪。本曲以现代音乐语言,重构古诗意境,成为21世纪新文人音乐的代表作。
六、《木卡姆散序与舞曲》
《木卡姆散序与舞曲》源自维吾尔族木卡姆套曲音乐,本曲开创性地突破古筝传统五声定弦,并融入西域游移音律,成为具有西域风格的一首经典筝曲。『木卡姆音乐』,是穆斯林各民族集歌、舞、乐为一体的音乐形式。本曲上半部,悠长的『散序』,是维吾尔族的独白式歌唱;下半部『舞曲』,音乐从欢快的独舞发展到热烈的群舞,全曲在回味悠长中结束。
七、《将军令》
《将军令》是浙江筝派代表曲目,乐曲展现:古代战场鼓角声声的紧张和神秘,智勇双全的将军点兵出征,战士编队急进,继而两军交战,最後得胜归来的场面。《将军令》曲牌,最早见于清代蒙古人容斋编的《弦索十三套》,此曲原为弦索乐器合奏曲。古筝的《将军令》,由二十世纪上半叶,杭州国乐社印制的《将军令》的古筝分谱发展而来,当时的曲谱中已经记载了“双手抓筝”手法。
八、《彝族舞曲》
《彝族舞曲》是王惠然先生1965年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乐曲取材于云南彝族的《海菜腔》和《烟盒舞》。本曲因抒情浪漫的旋律和粗犷强烈的节奏,深受大众喜爱,後被古筝、三弦、阮、吉他等乐器改编演奏。
九、《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用音乐描绘了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大战的『楚汉之争』史实。乐曲通过一系列小标题,细致描述了这场战争的过程,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等场面。乐曲中有战争的肃杀,有战鼓密集,还有刀剑马嘶,因富有张力,本曲的魅力经久不衰。
十、《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一首着名的传统古筝独奏曲,意境取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乐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水波荡漾、恬淡悠然,渔船满载,渔人喜悦归家的情景。本曲的中式意境引起普遍共鸣,後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本场音乐会演出的即是高胡古筝合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