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5-10-08

金價勢如破竹

  黃金衝破了每盎司4000美元。黃金今年漲了超過50%,在過去兩個月內急升20%,再次證明「亂世買金」的民間智慧。

 

  黃金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突破了每盎司1000美元大關,在新冠疫情爆發期突破了2000美元大關,在特朗普關稅戰前夜突破了3000美元大關,這次勢如破竹地衝上4000美元大關。筆者認為,金價暴漲的背後,是市場對美國債務發行失控和聯儲局信用破產的焦慮。最近資金預期聯儲局利率一降再降,催生了銀行儲蓄出走,ETF資金湧入主導了金價的走勢。

 

  黃金被人們看成對通貨膨脹和法幣超發的對沖,的確,以對沖通脹為目的之買金需求大幅上升。有意思的是,通脹和貨幣超發的始作俑者央行,也成為了黃金的主力買家,表明它們自己對法幣也信心不足。本世紀初,央行曾經有過一輪黃金拋售,認為黃金缺乏收益,但是如今央行卻一馬當先地搶購仍然沒有收益的黃金。

 

金價暴漲的背後,是市場對美國債務發行失控和聯儲局信用破產的焦慮。(Shutterstock) 

 

  幾種技術指標顯示,黃金距離調整不遠了,但是長遠來看,它正在經歷再定價過程。黃金正在成為金融機構和央行的可抵押資產。抵押物必須值得信賴,並擁有充沛的流動性。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債是全世界約定俗成的高信用高流動性錨定資產,這是金融機構的倉底資產、現代資本及金融資本主義的零風險基石。

 

  然而,美債在人們心目中的信用褪色了。美國政府無節制的赤字財政政策、國債市場的大幅動盪、美債在地緣政治中被武器化、美國政府機構之間的內耗和黨爭,都增添了投資者的擔心——美債不再是零風險了。資本市場尋求政治中立、不受央行干預影響、流動性充沛、信用良好的替代資產,黃金便是最佳替代資產。

 

  黃金作為首飾或交易工具,有著悠久的歷史。黃金作為投資標的進入尋常百姓家,卻是本世紀才出現。2004年首隻黃金ETF上市,將實物黃金證券化,降低了黃金投資的門檻和交易成本,散戶投資者也能直接配置黃金資產。2008年後,各主要工業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則為金價插上了翅膀,愈來愈多流動性追逐有限的可信賴資產。

 

  儘管在過去幾年,諸多央行收斂了信用擴張,調高了政策利率,筆者料信用超發的時代遠遠沒有結束。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本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各國仍在肆無忌憚地推進負債型增長,赤字財政觸目驚心,這些債務負擔最後主要靠央行通過信用擴張買單。赤字財政不結束,量化寬鬆就不會真正結束,長遠看金價就沒有漲完。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藝術的力量:就算不擅長用語言去表達自己,但可以通過顏色及筆觸,自由地表達內心世界► 即睇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股市 #陶冬天下 #股市動向 #黃金 #金價 #美債 #聯儲局 #減息 #通脹 #量化寬鬆 #赤字財政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關稅戰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