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06/08/2025

散落歐洲的港味據點:安特衛普港式理髮店與倫敦茶樓,新舊回憶紛雜鋪示

  數周前路過比利時安特衛普唐人街,都比不過站在倫敦唐人街的牌樓下,飄着兩種不同的油煙味。左邊是港式燒臘店的蜜糖香,右邊是川菜館的花椒氣。新移民推着嬰兒車在石板路上緩行,忽然駐足——某個櫥窗裏,掛着的燒鴨色澤竟與旺角老店相差無幾。收銀台前戴口罩的老闆娘,正用帶有倫敦腔的粵語叮囑伙記:「記得落單要寫明走青。」Colindale的金龍軒,朋友說它的點心有種昔日的香港酒樓味。

 

 

 

  三百公里外的安特衛普(Antwerpen),唐人街的規模不過是倫敦的十分一。那邊的香港廚師用荷蘭語與比利時供貨商討價還價,轉身卻用台山話咒罵爐火太慢。他的菠蘿包配方裏摻了比利時珍珠糖,出爐時帶些布魯塞爾的甜膩。週末來買蛋撻的,有些是當年航運業鼎盛時留下的香港船員後代,他們點單時粵語詞彙裏總夾着幾個荷蘭語助詞。

 

 

  回到倫敦Colindale的中超「龍鳳行」,冷凍櫃裏並排擺放順德鯪魚球和波蘭餃子。主婦們熟練地辨識哪些是真正香港來貨,哪些是唐人街批發的替代品。收銀台旁的雜誌架上,《東周刊》與《Time Out London》擠在一起,封面上的劉德華與哈利王子隔空對望。

 

 

 

  安特衛普中央車站附近的香港理髮店,牆上貼着1980年代的香港明星海報。老師傅用剪過無數船員頭髮的剪刀,現在正為第三代華裔修剪時髦的Undercut。鏡子旁貼著手寫告示:「本店只收現金」,下面卻列着六種電子支付方式——包括香港人用的AlipayHK。

 

 

  倫敦Southwark社區中心裏,粵語班學生正在練習書寫「倫敦」二字。老師特意強調:「這個『敦』字不是『香港』的『港』,要寫得方正些。」窗外飄來印度餐廳的咖喱香,混着隔壁波蘭超市新出爐的麵包氣味。一個小女孩忽然舉手問:「老師,『鄉愁』點寫?」滿室寂然。

 

 

  兩地唐人街的藥材行都有相同的風景:當歸黃芪旁必擺英國紓緩感冒的接骨木糖漿,比利時藥店則將菊花茶與當地巧克力並列銷售。安特衛普的老中醫診所,把脈枕旁放着Brussels運來的蕾絲桌布;倫敦唐人街的針灸店,則在穴位圖旁貼着地鐵路線圖。

 

 

  週末的安特衛普港,偶爾能看到香港老船員在碼頭垂釣。他們用改良過的廣式釣具,釣上來的北海鯡魚最終變成蒸魚豉油的新實驗品。而在倫敦Kingston的社區中心香港人聚會上,蜜糖叉燒與英國香腸在烤架上滋滋作響,孩子們忙把Hoisin Sauce塗抹在食物上。

 

 

  入夜後,兩地的香港餐館都亮起相似的霓虹。安特衛普播放關淑怡的老歌,倫敦的電視則放無線電視劇重播。不同的是,比利時的老闆要提早打烊遵守噪音管制,而倫敦的食客可以暢談至地鐵末班車——雖然話題總會從批評英國天氣,最終繞回香港的茶餐廳水準。

 

  這些散落歐洲的港味據點,彷彿不同茶莊出品的普洱茶餅,安特衛普的陳化在北海海風裏,帶着航運時代的滄桑;倫敦的則浸泡在多元文化的茶湯中,每片茶葉都吸附不同種族的滋味。兩地的香港移民都在用食物重繪記憶地圖,只是刀叉擺放的位置,早已悄悄調整成大西洋東岸的角度。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美國全球徵收新關稅,轉口貨物收額外40%關稅,你認為中美誰贏了?► 立即投票

Screen Sensations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Travel #旅遊 #歐洲 #安特衛普 #遊記 #英國 #移民 #比利時 #倫敦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